2014年07月01日 07:43 7月初中美將迎來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人們期望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能夠在此期間獲得實質性的突破。自2008年啓動以來,BIT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在今年1月、3月、6月雙方已經進行了三輪談判,第14輪談判也會很快舉行。現在是雙方達成協議的難得機遇,因爲雙方都有意願實現這一目標。 目前中美關係面臨着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兩國間的競爭給業已存在的合作關係帶來一些挑戰,但是,經濟領域則幾乎沒有受到衝擊。在這個月初即將舉行的S&ED上,如果雙方達成一些具體的積極成果,有助於讓公衆相信中美關係會向好。事實上,美國也擔憂中美間的戰略衝突會波及雙方共同關注與合作的一些領域。 中美BIT談判被不少觀察家視作“第二次入世談判”,6月25日,美國駐華大使馬克斯·博卡斯(MaxBaucus)就提出了這一觀點,他在參議員任上曾爲實現中美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今年剛剛來到北京,正在努力推動BIT的談判進展,他認爲更緊密的投資和貿易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這意味着目前中美經貿合作意義更加重要。 事實上,在貿易投資領域,中美在BIT之外都設定了另外的選擇,比如美國更致力於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中國則認爲前者是孤立中國的企圖,因此,中國努力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並考慮啓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 一種觀點認爲,BIT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加入TPP的跳板。中國並不打算置身於TPP之外。事實上,中國國內正在深化改革,需要外部的力量幫助完成這個任務,就像起到當年入世一樣的作用。因此,中國有動力推動和完成BIT談判,中美雙方都希望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 中國在去年成立了上海自貿區,推行了負面清單政策,這一改革成爲BIT談判負面清單的藍本。但一些美國人認爲上海的清單裏面的禁止和限制數量太多了,相當於對外資准入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中國計劃逐步縮減這個名單,但美國也必須讓對外商的審查機制變得更透明與開放,因爲中國華爲等企業目前仍然無法進入美國。 中美需要一些鼓舞人心的具體成果來加強兩國關係,而密切的經貿關係是緩衝兩國衝突最重要的隔離牆。鑑於中國改革的迫切性以及美國經濟復甦的需要,尤其是中美雙方亟需重建信任,不管是S&ED還是BIT,都需要雙方努力產生一些成果。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1)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