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5日 15:38 由中國和東盟10國政府以及東盟祕書處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面向全球開放,是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迄今已經走過“黃金十年”,備受矚目。當前,中國-東盟博覽會繼續深化共辦共贏,促進友好交流和政治互信,使中國-東盟在推動自貿區升級版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方面凝聚更多共識,政經結合,實現雙方合作質的飛躍,開創新的“鑽石十年”。 “黃金十年”:博覽會助推中國-東盟合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大會上提出,中國與東盟攜手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雙方貿易額增長了5倍,相互投資擴大了3倍,開創了合作的“黃金十年”。 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從2002年的547.67億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4400多億美元,未來2020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目標爲1萬億美元。東盟成爲中國對外貿易增速最快的夥伴地區。 中國-東盟博覽會在中國-東盟合作“黃金十年”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成爲中國-東盟自貿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盛會,成爲合作共贏的典範,被國家列爲“國家層面舉辦的重點涉外論壇和展會”。歷經10年成長,中國-東盟博覽會取得了豐碩成果:推動了中國-東盟友好交流,以政治外交影響力帶動經貿等多領域合作。10年來,共有52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2040位部長級貴賓出席博覽會。會期舉行多場雙方領導人、部長、地方負責人之間的會談及政界商界高端對話,增進了政治互信,推動了商家的務實合作,帶動了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交流活動。 推動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成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助推器”。博覽會爲中國-東盟合作“量身定製”,圍繞自貿區建設進程以及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行業特點設置展覽內容,它高度集中了11國的企業、商品、項目、資金等方面的信息,將自貿區的投資貿易便利化從政府層面推進到了企業層面,極大促進了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首屆博覽會舉辦當年,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提前一年突破1000億美元;2007年提前三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3年超過443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推動了中國-東盟多領域合作,爲雙方在經貿和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提供機制保障。10年來,博覽會根據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對相關領域配套服務的需求,圍繞海關、檢驗檢疫、金融、港口、物流等領域,舉辦了一系列高層次會議和論壇及相關活動,研究解決上述領域相關問題的辦法,形成了相關領域一系列合作機制。每屆博覽會期間,還舉辦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一系列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增進了中國與東盟各國友好往來。 推動了中國-東盟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合作交流,擴大了中國-東盟作爲一個整體在世界的影響力。博覽會不僅立足於中國-東盟合作,而且面向全球開放。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工發組織等國際負責人出席歷屆博覽會,邀請RCEP成員國等在內的區域外的國家和地區企業參會,舉辦“10+6”企業家交流會等一系列活動,促進了中國-東盟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交流合作。 “鑽石十年”:盼實現雙方合作質的飛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大會上說,中國與東盟的共同利益在不斷地擴大,我們既然有能力打造黃金十年,我們也有能力創造鑽石十年。 李克強提出幾項合作倡議:一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二是推動互聯互通;三是加強金融合作;四是開展海上合作;五是增進人文交流。 在新形勢下,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在原來取得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升級版的提升,從體制機制、發展思路、理念上適應展會發展的要求,以改革創新推動博覽會的長遠發展,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爲打造中國-東盟合作“鑽石十年”、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做好服務。 未來10年,中國-東盟博覽會將在政治外交、經貿、人文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上,完善高規格辦會機制,建設成配套更完善、實效更明顯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更好地讓“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在博覽會中能找到具體實現的渠道,成爲獨具特色的展會,並打造三個優勢:一是打造對東盟溝通聯絡的優勢,建立博覽會自身的特殊渠道和人脈資源。二是打造中國與東盟貿易投資對接的優勢,使博覽會祕書處逐步向貿易投資促進機構轉型。三是打造展會專業服務的優勢,爲廣大企業商家提供更高水平的專業服務。今後博覽會將做好以下具體工作:着力“三個拓展”,不斷提高博覽會功能。拓展合作區域,在服務好中國-東盟“10+1”合作的基礎上,同時服務好RCEP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從商品貿易、投資合作進一步拓展到互聯互通、產業合作、跨境經濟合作、海上合作、金融合作、次區域合作;拓展帶動功能,帶動雙方合作從傳統領域向高端領域升級。 形成“一主多專”、功能互補的展覽新格局。通過辦好博覽會主展,孵化更多的專業展,形成“一主多專”的展覽格局,使4天的展會拓展到全年,解決會期展位供不應求、展覽商品門類多的問題,促進“貿易暢通”。 建設具有“產業鏈”性質特徵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主動策劃,加強統籌,打造具有政治外交和經貿促進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除了辦好主展之外,還要舉行有產業關聯的系列專業展、會議論壇等相關活動。使展覽和配套服務設置系統化,讓參展參會客商各得其所,得到貿易投資政策走向、信息諮詢、金融支持、技術應用、通關物流等多方面的、全過程的支持。 打造會期與常態相結合的配套服務體系。針對企業在貨物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海關、質檢、金融、物流等現場配套服務,促進經貿合作便利化。 同時,把現場服務與日常經貿結合起來,使企業不僅能在展館獲得通關、檢驗檢疫、物流等一體化便利服務,而且通過現場的政策諮詢、答疑解惑、業務辦理等綜合服務,爲開展日常經貿合作提供支撐。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5)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