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2日 13:13 世貿組織在今年3月裁定稀土爭端案“一審”敗訴,近期,我國作爲應訴方向WTO上訴機構提交上訴文件。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爲,稀土國際訴訟失敗未必是壞消息,或將倒逼我國加速引爆稀土行業市場化“鬆綁”。另有業界人士表示:“僅僅靠封閉資源是沒有作用的,對外要緊,對內要鬆。話語權是一種掌控能力,是對整個稀土產業鏈的控制力,需要有資源、有技術、有市場,三者缺一不可。” 事實上,爲促進稀土內需,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學習其他金屬市場經驗,積極推進稀土產品交易所平臺的建設。今年1月4日,國內首家專業從事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中心-南交所稀土產品交易中心在廣東平遠正式開業運營。以5月2日爲例,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的16個稀土產品單日成交量超過461萬,對稀土這個小產業來說還是比較可觀的成交量。隨着越來越多交易商的參與,成交量將能更好地反映市場對稀土未來價格的預期變化。 有分析人士認爲,隨着南北稀土產品交易中心的投入運營,或將“點爆”稀土產品交易的商機。經過2013年四季度的持續下跌,稀土價格目前已經接近2013年年中時期的底部水平。預計未來稀土價格有望在穩中趨升。稀土產品的投資價值也越來越深受廣大投資者的青睞。 據有關人士介紹,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這個平臺是對任何人開放的,直接簽署一個銀行資金託管協議,便可以將交易所和銀行的客戶賬戶連接起來,投資者可以通過客戶端直接訪問並參與稀土產品交易。由此,在南交所稀土交易平臺上,稀土氧化物已經成爲常態化、證券化、電子化、貨幣化的流通品,或將成爲繼黃金、白銀後的又一種國際化的投資品種。 顯然,通過南交所稀土交易中心,稀土產品已從單純的工業品變成了投資品。因爲門檻極低,極大地調動民間資本參與。同時會有更多的稀土生產企業和下游冶煉分離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極大地促進稀土產品的銷售和流動。此外,還可以鼓勵國內投資者參與到稀土產業中,最終形成從探礦、開採、冶煉,再到循環利用的有序化和合理化的市場。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