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7日 11:39 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民營院數量已經達到11514家,數量佔全國總醫院數的46%。 7月5日,中國社會辦醫投融資合作論壇上,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公佈了這一數據。2009年醫改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希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辦醫,不過民營院整體仍處於規模小、盈利能力較差的起步階段。 長久以來,中國對醫療系統進行了大量投資,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存在,紛繁複雜的問題困擾醫改進程。在醫療服務體系改革中,有兩條主線在同步推進:一是探索公立醫院機制體制改革;二是執行公平、有序的市場開放政策,以形成公立、民辦醫療服務有效競爭、相互促進。在這一背景下,民營醫院開始蓬勃發展。 來自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和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多年裏,民營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長。來自官方的支持讓這一行業加速發展,特別是2014年1月,國務院的《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54號文),進一步放寬了准入領域和範圍,下放了審批程序,也提出了改善社會辦醫職業環境的整體指導意見。 隨着政策對資本的開放,多元化資本紛紛參與辦醫投資。以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爲例,2009年以來開始加速在醫療服務產業佈局,先後收購了6家醫院,包括和睦家、濟民腫瘤醫院等。2013年,其主營業務收入已經達到百億元,並希望自建或收購更多醫院。 不過,儘管在鼓勵社會資本准入等方面,政策壁壘正慢慢消除,但投資者和運營者還不能期待過多政策紅利,畢竟民營醫院還不具備政策性的扶持和優勢。例如,多數優質醫療人才集中在大型公立醫院,要公立醫院院長點頭放行醫生多點執業,阻力較大;私立醫院的醫生評定職稱問題上也存在諸多不便,難以吸引人才;很多營利性醫院也在呼籲,25%的所得稅負擔較重。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0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