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06:43 日前,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峯會上,中國宣佈將定期發佈石油庫存數據。 如今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成爲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因此,中國石油庫存數據對於國際石油交易和定價的意義不言而喻。 卓創資訊分析師高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公佈石油庫存數據,會給期貨市場交易商一個很重要的交易指引,因爲石油庫存數據應該涵蓋了國家的原油戰略儲備以及商業儲備等相關數據,同時,成品油、燃料油等分門別類的庫存數據也都會涵蓋。 石油庫存數據提供交易指引 根據國際能源署近日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報告,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石油需求國,隨後其能源需求增速將放緩,並達到峯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目前全球各主要國家都有石油庫存數據的公佈,而中國作爲世界上重要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定期公佈石油庫存數據意義重大。 “從國際市場看,中國公佈石油庫存,會給期貨市場交易商一個很重要的交易指引,單從庫存角度講,之前交易商主要關注美國,這是因爲中國沒有公佈,一旦公佈這一數據就會引來各大交易商的關注。”高健認爲,由於未來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會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中國在石油市場上的一舉一動都是關注焦點。 石油庫存等數據對於石油交易和定價非常重要,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不共享數據,市場價格就會大起大落。 “石油庫存跟供應和需求兩端都有聯繫,一段時間內庫存增加了,就說明需求不是太好,或者說供應在增長,這樣對油價是拉低作用。”高健表示,相反,如果庫存下滑的話就是消費旺盛或供應減少,對油價就有提升作用,庫存增與減跟其他的有負相關性。 他同時表示,因爲有上述關係,所有不能簡單地看待石油庫存,因爲石油庫存不單單指原油,還包括成品油等。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石油庫存的變化對世界油價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定期公佈庫存數據有利於增加需求透明度,這些改革舉措是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的新貢獻。 原油儲備設施建設不足 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迎來了罕見的“八連跌”。 “現在油價低,我們正在加大進口,公佈庫存數據的話就是在上漲。如果結合原油進口,反映在國內對市場就是需求呈現增強的趨勢。”高健稱。 上週石油輸出國組織稱,過去3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相關數據的印證,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7月~9月中國原油進口環比增幅分別爲2%、6.1%和9.5%,儘管10月份原油進口量下降到2409萬噸,比9月減少了15.4%,但同比增長了18%。 在此前的採訪中,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董秀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進口石油的增長,不一定都用作戰略儲備石油,其中很多都是商業儲備,是市場條件下企業的行爲。這樣說的理由是,目前中國的原油戰略儲備僅相當於能夠提供70天左右的應急供應量,主要是因爲中國原油儲備設施建設不足。 記者瞭解到,經過11年建設,目前我國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一期4個基地已悉數建成投入運行,全部儲備能力爲1.03億桶,到2020年第三期儲備基地建成,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容量將達到5.03億桶的水平,戰略石油儲備能力提高到90天,2030年提高到120天。 目前,美國和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分別達到10億桶和3.15億桶,即便按照2020年中國的5.03億桶儲備量來比較,我國的數據也不算高,中國原油儲備能力面臨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