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 08:33 拉美一直被視爲美國的後花園。但近年來,拉美與中國經貿關係發展迅速,關係日漸緊密。 2001年,中拉貿易額只有149億美元,2010年達1830.67億美元,2013年再創紀錄,達2616億美元,中國已成爲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從直接投資來看,據中國官方統計,2000年初中國對拉美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只有10億美元,到2012年年底已到682億美元。 長期研究中拉關係及美國防務的美國國防大學西半球防務研究中心教授埃文·埃利斯表示,中國企業正加速進入拉美市場,但也遭遇越來越大的挑戰。 九成中國投資奔向能源與基建 在與拉美諸國貿易中,中國一直扮演重要的出口國身份。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教授萊斯·詹金斯的研究顯示,在所有拉美國家的總出口量中,中國的份額在上世紀90年代一直都保持穩定,可到了21世紀的頭10年,這一份額增長了近7倍。1990年,只有古巴對中國有較大的出口量。到2009年,中國已成爲巴西、智利及古巴最大的出口市場,成爲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和祕魯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萊斯·詹金斯認爲,拉美是中國的原材料供給地。2008年,初級產品佔拉美向中國出口貨物總量的70%,資源類製成品佔16%。拉美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是銅礦與銅精礦、大豆與豆油、鐵礦、原油、精煉銅及魚肉。 中國在拉美的直接投資也多是保證原材料供應。根據聯合國拉美及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的統計,該地區92%的中國投資主要是石油與天然氣。在2002-2008年間的12起中國公司在南美洲的併購案中,有10起是有關原材料及能源的。在拉美投資的主要中國企業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五礦集團、中鋁以及武鋼集團,中國在拉美的重大收購項目基本也由上述大企業包攬。 一份由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發布的報告顯示,在由中國發起的金融項目中,有超過2/3是在自然資源領域,而28%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 實際上,除了能源、資源和基建領域,中國也漸漸成爲拉美重要的進口國,中國商品也越來越多被拉美人所認識。 在進口方面,中國是薩爾瓦多、洪都拉斯以及尼加拉瓜的最大進口國,也是拉美大國巴西的第二大進口國。雖然中國對拉美的出口僅佔出口總量的5%,但其增速近年來不斷加快。中國的電子產品在拉美頗爲暢銷,中國北車製造的地鐵車輛以及中國南車的新能源汽車也進入巴西等國。中海集團旗下的英輝南方造船爲巴西製造了7艘客渡輪,用於里約市的公共交通。英利能源、格力空調、東方電氣等公司的產品也借世界盃之勢進行拉美市場營銷。 萊斯·詹金斯認爲,從趨勢上來看,過去10年拉美與美國的貿易額不斷減少,與歐盟基本持平,而與中國的貿易則呈現出顯著增長。拉美經濟委員會預測到2020年,中國會超過歐盟在該地區貿易中的地位,並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到2020年,中國在拉美的出口中將佔有1/5的份額,在進口中則將佔有1/6。 進入拉美的挑戰 中國資本和商品的進入也並非一帆風順,部分產品也遇到了“抵制”,遭遇到了提高關稅、反傾銷等反制措施,這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行業組織發達的國家尤其明顯。這種貿易摩擦最近擴展到了中國在拉美地區的企業收購、初級產品開採以及建設項目融資等服務領域。 在礦產開採領域,無論是前期收購礦權還是在後續合法採礦過程中,中國企業都遇到了麻煩。近年來,有幾個引人注目的合作項目最後都未成交,如中海油以71億美元價格從BP公司收購PanAmericanEnergy公司失敗、武鋼放棄了50億美元與巴西MMX聯合建廠計劃、中國五礦以70億美元收購加拿大Noranda公司受阻。2005年,中國五礦集團曾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簽訂協議,首期投資了5.5億美元,以協議價格購買銅礦石,後來在收購該公司GabrielaMistral銅礦49%股權時,卻因工會反對而流產。 還有中國企業收購在拉美當地有礦權的企業,但進入礦區開發時,卻遭到了環保人士和當地人的反對,致使項目擱淺。 2011年12月,阿根廷政府通過了一項限制外國人購買土地的法案,對外國人購買土地的數量和用途進行了明確規定。這最終導致了北大荒集團在阿根廷RioNegro省進行大豆種植並出口中國計劃的落空。 埃文·埃利斯認爲,很多中國企業對拉美缺乏實際經驗,不善於與拉美政府、機構打交道。他認爲,長期來看中國不會控制拉美,但會不斷深入影響這一地區。 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的報告也認爲,拉美國家從與中國的貿易中得到很多好處,比如使拉美出口的初級產品價格提升、外匯收入增加,使拉美更加免受或少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報告還指出,“中國同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的關係已進入了適宜建立實質性發展的成熟階段”。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16)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