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製造企業整備度“知難行易”
 
  
    2014年11月13日 09:53
    
      UPS與財新傳媒近日聯合發佈《“優強中國造”企業整備度指數調研報告》稱,整體來看,中國出口製造企業的實踐度和認知度之間存在明顯的“知難行易”現象。 
      根據報告,受調研的出口製造企業實踐度和認知度差距最大的指標包括:發展企業的創新能力;完全全球物流,爲客戶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幫助客戶創新,領先其競爭對手;蒐集市場信息,掌握最新趨勢,並確保產品完全符合客戶的期望。 
      本次調研覆蓋1000名全國各地的出口製造業企業的資深管理者,重點關注了上海、深圳、成都和青島等四個地區級製造中心,同時重點關注零售、高科技及汽車工業三大垂直行業的出口製造企業。 
      中國30多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歷程,使出口製造企業積累了較多成功經驗。在“與客戶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擴展新市場”和“發展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完善優化產品”兩個方面,受調研企業的表現都是最佳的。 
      實踐表現最不理想的一項措施指標是:在發展跨文化業務時,企業未能通過更好地掌握當地語言來了解客戶,進而展開密切合作。只有39%的出口製造企業表示,他們將這項任務完成得很好。與此對應的是,調研結果顯示,認可這項措施“極其重要”的出口製造企業佔比也是最低的。 
      另一項實踐表現不理想的指標是:中國出口製造企業尚難以從物流中獲取發展益處。在“完全全球物流,爲客戶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和更高的響應性”方面,只有40%的受調研出口企業認爲自己做得很好;在“使全球物流能力能夠滿足客戶需要,以此來改善客戶體驗”方面,只有41%的受調研出口企業認爲自己做得很好。 
      調研結果還顯示,亞洲是中國出口製造企業的首要出口市場。大多數受調研企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繼續提升在亞洲市場的佔有率,一半以上的企業計劃未來兩年內將產品出口至西歐市場,三分之一企業計劃將業務拓展到北美、大洋洲、南美和中美市場。 
      從行業看,零售業製造企業成爲“優強中國造”整備度最高的行業。這些企業能夠較快地開展變革,主要是因爲其在創新和競爭方面面臨着比其他行業更爲嚴峻的挑戰。而從全國範圍來看,相比其他地域的製造企業,深圳製造企業在應對競爭方面的準備更爲充分。 
      報告稱,中國出口製造業在應對未來挑戰方面的準備程度有待提升。未來中國出口製造企業須有所意識,並着手實施的四大變革領域:更加深入並細緻地加強對客戶業務、市場以及環境的洞察及理解;同客戶進行更爲緊密的合作,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通過物流創造附加價值,獲得競爭優勢;打造企業創新能力,制定企業戰略。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11-1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