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2日 10:25 中俄建立全面能源合作伙伴關係取得最具實質性的進展。 昨日,上海,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見證了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 根據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我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 合同約定,主供氣源地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石油負責我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將把來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天然氣資源輸送至我國東北入境。這條管線將與已經投運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構成我國油氣進口東北戰略要道上的天然氣進口大動脈。 中俄天然氣合作的探討啓動於上世紀末我國天然氣市場剛剛發展之際,歷經十餘年之久。管線的走向、資源的落實乃至價格如何確定,都成爲談判的焦點。其間,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國際能源市場劇烈變革,中俄兩國內外部因素均發生巨大的變化。 此次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我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並將通過管道聯網,平衡全國供氣格局。“我國天然氣進口東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佈局最終敲定。”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表示,“這有助於實現天然氣進口的多渠道、多來源與多品種,對於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專家李中海認爲,這也標誌着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從構想向現實邁出重要一步。進入中國這一龐大、穩定的市場,對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特別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意義同樣重大。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2)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