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金融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兩年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最後瓶頸
 
  
    2014年07月11日 09:02
    
      昨天,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金融改革與跨境監管專題會議吹風會”發佈會上,央行行長周小川說,利率市場化的時間表會根據各種外匯條件、國際國內經濟條件推進,但兩年內應該可以實現。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意味着不僅商品價格,要素價格、資金價格特別是利率、匯率價格也必須市場化。兩年實現利率市場化,明確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利率市場化提了多年,還有最後幾步才能競全功。那麼,最後的難點和瓶頸何在? 
      周小川曾說過,利率市場化主要難點有兩個。第一,我國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各地用錢的積極性很高,資金需求量很大,貸款需求很強。(決策者)會考慮存款利率上升後,能不能覆蓋貸款風險。如果提高貸款利率,對經濟又有影響。第二,我國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還存在着“軟約束”現象,也就是有一部分貸款實體並沒有真正想還款,或求助於行政幫助貸款,或者多貴的錢都敢借。國企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目前問題不那麼突出,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由於地方幹部換得比較快,出政績就離開了,“軟約束”就比較突出。 
      既然一些地方的融資平臺,作爲負債主體其實不對還債負責,不借白不借,再高也敢借,借了不想還,爲什麼銀行願意借呢?因爲有政府背書。舉個例子,長三角某地級市有五家大型融資平臺,2012年財務年報上的(合併)短期負債加長期負債1164.2億元,而市本級可用總財力僅191億元,融資平臺負債是本級可用總財力的6倍。雖然五家融資平臺的營業利潤總和僅爲6.45億元,但因爲獲得了18.20億元的財政補貼(佔當年該市總財力的近10%),利潤提高到24.42億元,漂亮了,銀企關係繼續良好。然而,這種補貼能持續多久?其對教科文衛等民生支出的佔用又能持續多久? 
      如果社會中存在着上述這樣的負債主體,即使利率市場化了,也並不能產生多少約束效應,銀行也還會繼續貸款。它們拿走的額度多了,自然會“擠出”市場化的企業,最後“逆向淘汰”這些本該得到發展的企業。 
      要兩年實現利率市場化,最重要的配套工作是“軟約束主體”的改革,這又回到政府職能轉變的老問題上。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11)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