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07:40 今年六月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絲綢之路”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涵蓋了綠洲、草原和海上三大幹線,形成了複雜的網狀道路系統,並在唐代達到鼎盛。這一系統將當時的中國、印度、波斯、希臘、羅馬、埃及以及東亞各文明古國連接起來,成爲世界各古代文明互相汲取文化營養的主動脈。西方的植物、香料、珍奇珠寶、玻璃、金銀器和一些珍禽異獸等陸續輸入中國,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以及科學技術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不僅拓寬了中國人的視野,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與此同時,中國的絲綢、銅鏡、茶葉、瓷器、作物、藥材、鐵器以及四大發明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入西方。 此次展覽佔據了國家博物館兩個展廳,400餘件展品分別來自全國1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44家文博單位,其中大部分屬一級文物,其中有許多是首度展出。除此之外,這也是我國首次將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統一於一個展覽中,從空間上的多維度全面展示;並且,也是首次將營盤男子墓、李賢夫婦墓、虞弘墓以及金鄉縣主墓作爲組合集中起來,貫通從漢晉至隋唐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發展脈絡。 展覽六個單元按照年代發展順序和內容主題兩條主線排列,馬家塬墓地的部分出土文物屬於首次面世,陝西神木納林高兔出土的神獸形金飾和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黃金腰飾牌尤爲引人注目。以舞馬銀壺爲代表的著名的何家村金銀器窖藏出土物、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殿堂級文物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備馬圖壁畫、馬球圖壁畫等更是展品中的明星。展覽截至2015年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