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9日 07:50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去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爲起決定性作用,給了市場一個全新的定位,這個轉變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磕磕絆絆走了30多年。當然,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並不意味着排斥政府作用,兩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爲什麼中央政府如此重視這個問題呢?因爲這既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也是實現這個目標所必須的方式。但是,在提出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並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後,地方政府在改革方面的進展並不明顯,改革動力不足。甚至,近期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通過“政府之手”刺激經濟增長。這顯然是一種倒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諸多改革並加入世貿後,制度逐步固化,形成所謂的“中國模式”,而這種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積累了一些矛盾,經濟結構日益失衡,因此必須通過改革向市場釋放更多自由來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結構升級與轉型。這就需要解決那些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因此,“市場起決定作用”,就是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 政府應該發揮的作用,不是直接介入市場,而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這就要求進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即該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 市場與政府各司其職,有機統一是中國改革的目標。但是,由於當前宏觀經濟放緩,給了地方政府拖延改革的理由,他們現在將主要的精力和資源放在刺激經濟方面,而轉變職能、加強市場監督與增加公共服務等改革則顯馬力不足。這意味着舊有模式的慣性仍然強大,改革的利益阻力重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強調“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各司其職,是非常必要的,即不應該因宏觀經濟波動而影響改革的大局,改革仍然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工作,改革是爲新一輪內生性的持續增長做準備,如果沒有改革而僅僅維持目前的經濟穩定,那就是南轅北轍,最終會被釜底抽薪。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9)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