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7日 06:25 作爲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具體措施之一,上海自貿區“培育良種的經驗”將在海關監管創新的制度領域推廣開來。 26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創新的制度成果將在長江經濟帶複製推廣。 這一舉措意味着,上海將利用自貿區,實現對長江經濟帶的輻射。目前,沿長江11省市共有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70個。 張廣志同時表示,海關總署正在抓緊開展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取得經驗後儘快向長江經濟帶等地區推廣實施。此舉將進一步完善長江流域大通關體制,實現沿江不同關區之間一體化作業。 提高通關效率,升級黃金水道 一個經常提及的比喻是:中國的東海岸是一張力滿千鈞的弓,長江是一支離弦之箭,上海是箭頭。在長江經濟帶提升爲國家戰略之後,上海要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也需要儘快給出答案。 去年11月,上海方面就啓動了關於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宏觀戰略課題,聯合長江經濟帶上的14所重點高校,共同規劃打造長江經濟帶的地方版方案。作爲這一課題的統籌人,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曾剛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何發揮上海自貿區在長江經濟帶制度創新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子課題。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自貿區時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大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並且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廣開來。 “播下良種”、“把培育良種的經驗推廣開來”,都是對自貿區全新的提法。如果說落戶的企業是良種,那麼吸引企業前來、推動企業發展的制度體系,就是培育良種的經驗,這其中就包括了簡政放權、投融資改革,以及海關總署一系列推進貿易便利化的舉措。 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海關總署已經推進了多項制度創新。這一系列改革的最直觀效果,就是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比如,通過智能化管理,車輛通過自貿區海關卡口的時間,將從6分鐘縮短爲45秒,每天通車能力提高8倍。一旦自貿區的監管創新在長江經濟帶複製推廣,也就意味着整個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關能力將大幅提升。 通關效率的提升,將使黃金水道名副其實。今年3月起,英特爾公司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海關備案開展了“區區流轉”試點項目,通過“先出區、後報關”的自貿區特色模式,實現了轉關運輸業務效率的大大提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海關關長張翼曾介紹說,藉助試點,英特爾的貨物從上海轉運到成都,只需要2天,物流效率大幅提高。 有序推進產業轉移 長江流域是我國區域梯次發展最爲明顯的地區,自東向西彙集了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也因此,推進產業梯度轉移,推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騰籠換鳥”,產業外移外遷,將是長江經濟帶的一個重要議題。 爲了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張廣志說,海關將統籌推動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幫助區內企業統籌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高端製造、物流和維修等發展的基礎上,向研發、銷售、結算等拓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而通過產業有序轉移,推動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經濟發展,也將會爲長三角尤其是上海港提供更爲強大的經濟腹地。 長江流域是上海港的直接貨源腹地,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90%以上箱源來自長江流域後方腹地。近年來,上港集團(600018.SH)也一直在長江“黃金水道”沿線加緊佈局。 上海自貿區對於長江經濟帶的推動,還不僅僅體現在海關監管制度的複製推廣上。曾剛說,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其資本運作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管理優勢、知名度,都能夠很好地幫助中西部地區實現新的跨越發展,帶動中西部的產業升級。同時,自貿區可以成爲一個平臺,推動上海或者國外的資金、技術、項目流向中西部,同時幫助中西部企業走向海外。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26日在“上海論壇2014”閉幕式高端對話環節表示,自貿區成立以來,接待企業註冊、諮詢人數近20萬,新註冊企業數達到9000家,尤其是外資企業佔比,由原來的4%上升到10%。 一旦上海自貿區內企業更多升級爲地區總部、區域營運中心,資源配置能力增強,也就能更好地引導這些資源進入長江經濟帶。 簡大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年上海自貿區的頭號任務,就是形成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目前已經梳理出大的框架,主要圍繞新版負面清單的制定,做好事中事後的過程管理、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把握好一線二線的關係、按國際規則辦事等。“接下來還要徵求企業、社會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的意見,之後向國家部委辦彙報溝通。” 這些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體系,毫無疑問,也將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中發揮作用。今年3月,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就帶隊專程赴上海考察學習自貿區建設經驗,並希望鄂滬兩地依託長江經濟帶,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交流合作,促進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 湖南省省長杜家毫日前在上海考察時也稱,湖南要主動對接自貿區,對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爭取在部分領域和行業先行先試,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同時要把改革創新與擴大開放更加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等區域經濟合作,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形成開放發展新格局。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2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