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7日 06:25 上海市正式啓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其中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就是嚴守用地底線,實現建設用地“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上海昨日召開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與第五次規劃工作會議已經時隔近11年。目前上海執行的是2001年國務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其編制始自1992年。雖然城市發展和人口、空間規模都在持續快速擴張,但基於土地等的資源、環境約束,上海新一輪總體規劃有關用地規模的目標不變,仍將2020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3226平方公里作爲“終極規模”予以鎖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等領導出席了上述會議,並對相關工作提出了要求。 爲子孫留足空間 韓正在昨日的會議上強調,要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認識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引領作用,精心編制好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工作是百年大計,不能走彎路,不能出錯誤,否則將永遠遺憾。編制規劃既要積極、更要穩妥,既要有爲、也要無爲,重視留白。該守住不能變的,就要確保不突破底線,該與時俱進、面向未來的,就要爲我們的子孫留足空間。” 韓正說,城市規劃管不管用、能不能實施,關鍵看對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要素有沒有全面考量。一是要對未來20到30年上海城市人口規模和結構有科學分析預測,二是對未來城市發展用地總量和結構有全面認識,三是對生態環境有全面科學評估,把生態環境約束作爲城市發展的底線約束和紅線約束。要深入研究城市發展總體佈局結構問題。既要立足目前城市佈局結構的基礎性框架,也要實事求是看到城市功能和空間佈局結構存在的問題,通過新一輪規劃促進功能和空間佈局結構的優化。要更加註重同長三角地區和沿江與沿海發展相銜接、相協調,佈局結構更好體現服務長三角、服務沿江與沿海大通道發展。要更加註重中心城區與郊區協調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姜大明則稱,要落實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慎重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爲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土地資源支撐。一是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防死守耕地紅線,持續提高耕地質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二是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節約集約用好土地,確保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村健康發展;三是慎重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確保人民羣衆切身利益。 楊雄指出,要着力研究、妥善解決七方面重大問題,包括髮展目標、城市規模、城市空間佈局、產業發展、交通發展、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他表示,人口規模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只減不增,以土地資源利用方式轉變倒逼城市發展轉型。 接近規劃天花板 上海市規土局副局長岑福康介紹說,上海建設用地總規模接近規劃天花板,新增用地空間非常狹小。2013年底上海建設用地3070平方公里,約佔全市陸域面積45%,2008~2013年6年間,城市建設用地年均淨增量近50平方公里。距離2020年3226平方公里的終極規模,只剩下156平方公里的增量空間。 這也就意味着,從今年開始的7年內,上海平均每年新增建設用地只能控制在20多平方公里,還不到過去6年年均增量的一半。 基於此,上海將很難單純依靠農用地轉爲建設用地,更多的必須從建設用地佈局調整,以及結構優化上尋找出路。 在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的基礎上,上海還提出通過實施土地利用全要素、全生命週期管理,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高空間週轉指標的週轉速度和效率,確保市場供應,實現不增土地增效益。 在盤活存量中,上海的工業用地成爲主力。岑福康說,上海建設用地結構不合理,工業用地佔比偏高。截至2012年底,上海的工業用地總量已累計供應856平方公里,佔建設用地比重的28%,是國際代表性城市的3~10倍。而且,建設用地佈局分散,工業用地集聚性不高。 目前上海的工業用地,包括“104區塊”、“195區域”和“198區域”。其中104區塊是指全市現有的104個規劃工業區塊,195區域指規劃工業區塊外、集中建設區內的現狀工業用地;198區域指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現狀工業用地,面積大約爲198平方公里。 不僅佈局分散,這些工業用地的土地利用績效水平差異也較大。比如,198區域工業用地,佔全市工業用地的面積比重接近1/4,但工業總產值佔比不到10%。 即便是104區塊,也存在高低不均的情況。104區塊的地均工業總產值是65億元/平方公里,但是其中有75個工業區塊低於其均值水平。 盤活存量 目前上海初步研究要將工業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內,這也就意味着將會有超過300平方公里的現狀工業用地要被減量、拆除或復墾,或者轉型爲其他建設用地。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 按照上海此前發佈的“上海市工業區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104區塊以升級爲導向,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實施高端發展;195區域以轉型爲導向,重點發展與新城建設相融合、與產業鏈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198區域則是以復墾爲導向,重點實施生態修復和整理復墾。也就是說,198區域將徹底不再是工業用地。 此前上海市已經發布了《關於本市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的實施辦法(試行)》,爲閒置及低效利用工業用地的調整、升級提出具體操作方法。對存量工業用地將主要採取區域整體轉型、土地收儲後出讓和有條件零星開發等實施路徑,併爲此制定了一系列引導、鼓勵政策。 爲了更好地推進198區域的減量化,目前,“關於支持區縣推進198區域工業用地減量化的實施辦法”也正在徵求意見中。 其中一個突破性的思路,則是將低效現狀建設用地減少和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和收益增加掛鉤,在減量化過程中不僅實現相關地類和資金的總體平衡,同時也形成集體經濟組織“造血機制”爲長效增收提供保障。 此前該項工作推進存在較大困難,正是因爲這些工業用地也確實給集體經濟組織帶來了相應的收益。 上海市規土局副局長史家明說,此項工作的成功,不僅在於198工業地塊的減量,更在於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將會通過多渠道多部門的政策和資金,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長效收益機制。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07)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