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4日 08:56 今年上半年深圳土地出讓已經收官。據美聯物業昨日統計數據,上半年賣地收入共計417.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8.3倍,商業辦公用地貢獻率高達八成,住宅供地仍爲“零出讓”。 上半年深圳共成功出讓土地30宗,另有11宗流標,賣地收入爲417.6億元,較去年同期45億元增長了8.3倍。去年上半年出讓土地26宗,流標1宗。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去年的成交金額爲467億元、共51宗, 2012年爲114.8億元,土地出讓收入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今年的賣地收入創歷史新高,幾成定論。 在418億的出讓收入中,商業辦公用地佔據八成,爲334.5億元,僅1月23日前海地王拍賣金額就達134.1億元,佔比高達32%。 前海無疑是深圳土地市場重頭戲,從去年至今,前海共出讓了10宗土地,土地出讓收入407億元,佔地總面積3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13.2萬平方米。不過,從6月開始,土地市場已有降溫跡象。 從土地出讓方向中,產業用地成爲一大熱點,重點傾向於金融科技企業總部用地、工業用地等,在上半年的土地供應中均有體現,不乏“定向供應”。如5月22日出讓四宗土地申請人主體資格要求非常明確,均是與互聯網或金融相關的企業,對資質的要求還有更詳細之處,競拍結果也體現了這一點,騰訊、聯想和民生均以底價拿地。 “深圳土地出讓的熱點,也體現了產業經濟轉型的‘指揮棒’作用,”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實際供應情況看,符合深圳產業方向和發展需求的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企業的用地需求,均得到了重點扶持。” 上半年賣地收入中,住宅用地貢獻依然是零,拍賣住宅地塊的記錄依舊停留在去年,並且僅有3宗,分別位於光明、龍華以及坪山,出讓面積僅有13.2萬平方米。 “政府通過招拍掛賣地將逐漸成爲歷史,通過城市更新進入住宅市場已經成爲衆多開發商的共識。”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昨日如是說。 今年計劃供應建設的1750公頃用地中,存量用地1200公頃,佔比達68.5%。這已經是深圳第三次安排存量建設用地超過新增用地,意味着深圳已經全面進入了以存量用地供應爲主體的時代。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6-24)
|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