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1日 10:10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爲發展新能源汽車將在政策方面進一步突破。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7月10日在北京表示,關於電動汽車的“利好消息一定是層出不窮”。 當天,萬鋼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記者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國務院領導十分重視電動汽車的發展,因爲它不光能節約能源,更重要的是對應對大氣污染有顯著作用。 就在7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公佈車型目錄。 上汽集團新能源和技術管理部執行總監幹頻此前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三個方面:新能源車開發成本高,新能源車購買成本高,電池更換成本高;續駛里程短,產品可靠性差;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基礎設施安裝困難。 “政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萬鋼昨稱,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政策將進一步完善。目前,購置稅的問題已解決,各地示範城市在充電站建設上也有很多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總結起來,會產生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萬鋼還表示,政府將研究推出更多支持措施。比如,促進在新建小區規範建設充電站、在現有充電站中增加充電設施等。此外,電動汽車發展還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比如分時租賃、發展電動出租車等。 上汽集團相關人士告訴早報記者,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還處於推廣初期,消費者對車輛性能、電池可靠性、使用便捷性顧慮較多,因此,租賃模式可以成爲提升大衆消費者認知度的重要手段。 “有國務院領導親自協調,有多個部門的合作,以後利好消息一定是層出不窮。”萬鋼昨日說。 萬鋼介紹,本輪中美戰略對話中,雙方就城鎮化進程中的智能基礎建設進行了充分討論,電動汽車發展是討論的一個重點。中美電動汽車發展都很快,美國有10多萬輛電動汽車,中國也有78000多輛。美國電動汽車以私人所有爲主,而中國電動汽車多數是公交車和出租車,私人使用還較少。 “推動私人使用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萬鋼說,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爲電動汽車使用者提供更多方便,政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北京:新建小區配充電樁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20692輛,銷售2047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倍和2.2倍,產銷量已超去年數量。 不過,這離國家此前設立的目標還很遠。按照國家計劃,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如果幹頻所說的三點沒有明顯突破,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此前設定的目標依然很難。 除了免稅、政府補貼,一些地方已開始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有所動作。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北京發佈”7月10日稱,該市即將出臺《關於推進物業管理區域新能源小客車自用充電設施安裝的通知》,要求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充電樁的不低於18%,此爲規劃審批條件之一,如物業不配合將被罰分曝光。目前北京全市已建成300多個自用充電設施,今後,社會力量建充電樁將允許收服務費。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7-11)
|
【關閉窗口】
|
|
|
|
|
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