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GSK)商業賄賂風波尚未平息,越來越多的跨國製藥公司接連被曝遭到工商部門調查。
繼優時比(UCB)製藥、阿斯利康等藥企確認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後,昨日,知名跨國藥企賽諾菲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瀋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於2013年7月29日曾造訪賽諾菲(中國)瀋陽辦事處。截至發稿,賽諾菲仍表示尚不明確此次造訪的目的,還需繼續和工商部門溝通。
除了賽諾菲,另外一家跨國藥企禮來在昨日的官方書面回覆中表示,工商局的檢查是日常例行檢查,與此前公安局主導的調查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瀋陽市工商局的調查始於2013年初,與GSK事件完全無關。禮來還表示,網傳的禮來受到瀋陽工商行政管理局罰款500萬元的信息與事實不符,禮來方面並沒有收到來自瀋陽市工商局的任何通知。
“前期對GSK的調查是國家進行的有組織的調查行動,但是再以那樣的規模力度有組織地去調查那麼多企業不太可能。”有醫藥營銷人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近來各地頻發的“例行檢查”更可能是各地對國家調查外資藥企行動的響應。
“頻繁的例行檢查對企業一定會有影響的,現在醫生也都比較謹慎,藥也開得少了。”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他還表示,GSK降價對其他外資藥企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力,這從表面上來看是好事情,不過長遠來看是治標不治本。“國家針對降低藥品價格的舉措已經進行10多年了,但是成效甚微,而且外企降價後,國內藥企也需降價。這是整個醫療體系的問題。”該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