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購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超市
首頁債券行情資訊國內市場

攜手北大方正 重報集團打造全媒體融合“樣板”

 
  
    2014年05月16日 06:37
    
      昨日,爲期五天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文博會”)在深圳開幕。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作爲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以“帆船”造型驚豔亮相,全面展示了近年來集團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果。當天,重報集團與北大方正簽署重報集團全媒體一體化技術支撐平臺項目暨媒體融合發展、大數據應用兩項協議,強強聯手打造全媒體融合業務的“樣板工程”。
      現場
      重報集團“揚帆遠航”造型亮相
      在文博會7號館全國首屆數字出版轉型單位成果展區,展館北面停泊着一艘紅白相間的特殊“帆船”,顯得格外醒目。“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幾個大字鑲嵌在“船頭”,儘管還沒到正式開館時間,“帆船”仍吸引了三三兩兩的觀衆駐足欣賞。 
      踏進展館,四面牆壁上以醒目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報業集團的現狀、發展過程及旗下業務等信息,展廳內兩個展櫃則分別陳列着《重慶日報》《重慶商報》《重慶晚報》《今日重慶》等多家報業集團下的報刊雜誌,供來往遊客閱讀。
      除了傳統的紙質書刊報紙外,數字化新媒體是重報集團重點展示內容。在報業集團展區內,遊客只要站在一塊紅色顯示屏前,手指輕點幾下,就能登錄華龍網查詢重慶幾大報紙的數字版本。“重慶當天的報紙都是實時更新,市民可以隨時在線瀏覽。”重報集團展位相關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7號館佔地7500平方米,有133家參展單位,其中數字出版展區共44家單位,共計4200平方米,佔7號館面積的56%。作爲全國首批入選的70家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之一,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受邀參加本屆文博會,並於去年底開始了籌備工作。
      “集團的展位共66平方米,展區搭建耗時兩天,直到開展前最後一晚的11點半才全部完善,是44家單位中體量最大的一個。展臺是專門設計的,外形就像一艘‘帆船’,寓意揚帆遠航,象徵傳統媒體向全媒體的轉型升級。”
      展示
      轉型升級集團管理實現數字化
      重報集團此次對外展示的內容既有傳統媒體,也有新媒體。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黃平表示,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在文博會上展現重報集團由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
      在他看來,互聯網、智能手機、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新聞的生產、傳播方式,也改變着媒體格局,傳統新聞出版業目前正面臨着數字出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作爲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重報集團着眼數字化轉型,把數字化戰略納入報業集團戰略發展整體規劃。強力推進集團報業數字化技術平臺建設,先後建立了集團EIP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全集團管理數字化。”該負責人說,同時建立了集團數據庫平臺,用數字技術整理《重慶日報》歷史報紙10.08萬個版,爲數字出版廣泛運用和大數據營銷奠定了基礎。
      “《重慶商報》的數字媒體轉型升級成效也非常明顯。商報在原有的匯融網、重慶商報電子報、騰訊·大渝網、重慶一百度等網絡媒體基礎上,推出了重慶財經新聞手機報、重慶商報官方微博、重慶商報官方微信、重慶商報微視頻、微電影等項目,形成了全媒體發展格局。到目前爲止,重慶商報的微博粉絲總量超過了兩百萬,微視頻推出100多部,網上瀏覽量上百萬次。去年2月創立的新財商指數研究院,爲政府、企業決策者提供數據智庫。去年推出的《重慶財經新聞》手機報,是重慶目前唯一的財經類手機報,市場反應良好。”黃平告訴商報記者。
      截至目前,重報集團已發展爲集15報、4刊、15個網站的34家報刊網和50多個媒體終端發佈平臺、30多家經營性公司在內的大型綜合性文化傳媒集團。現在報刊日均發行260多萬份,各媒體官方微信、微博活躍粉絲800多萬,微視頻、手機報、移動客戶端、戶外電子屏等用戶集羣數超過1200萬。
      相關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亮相文博會
      一個記錄文博會十年發展的專題視頻短篇,揭開了第十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序幕。
      昨日,商報記者從文博會組委會了解到,文博會展會面積佔地10.5萬平方米,共設文化產業綜合館、創意設計生活館、影視動漫遊戲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美術館、新聞出版館、文化旅遊館、藝術品館等八大類別共9個展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參展,參展的政府組團、企業和機構共同2263個。
      展會期間,文博會配套活動共655項,其中重要活動14項,包括中央有關部委牽頭主辦的活動10項;設立54家分會場,20多場項目推介會、藝術品拍賣會等,推動參展商與採購商的洽談和實質性交易。重慶參展方主要集中在1號展廳的重慶館和7號展廳的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及《課堂內外》。
      重慶市文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館主要展示重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榮昌夏布、梁平木版年畫、竹簾等。同時,製作夏布的原始織布機、手工印刷年畫的刻板也被搬到館內,由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現場製作展示。” 
      合作
      全媒體融合重報集團牽手北大方正
      昨日上午十點,7號展館簽約展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總裁楊斌分別代表重報集團和北大方正簽署重報集團全媒體一體化技術支撐平臺項目暨媒體融合發展、大數據應用兩項協議,涉及投資金額達3190萬元,雙方強強聯手打造全媒體融合業務的“樣板工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閻曉宏副局長、市政府副市長譚家玲、市文化委主任汪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洪斌、市文化委副主任雷平、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黃平出席簽約儀式。 
      “我們和重報集團的合作源遠流長,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斌笑着告訴商報記者,“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有着非常雄厚的採編實力,擁有大批優秀的記者編輯,加之紮根重慶多年,掌握着豐富資源,這也是我們這次選擇與之合作的重要原因。”
      “按照媒體融合發展的協議,我們將提供重報集團全媒體採編、發佈、經營、管理爲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支撐平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經營等方面深度融合。大數據應用方面,我們將向重報集團提供軟、硬件設備,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分析,建成重報集團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媒體數據中心、客戶數據庫等。龐大的公共數據中心,將實現互聯網新聞、論壇、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實時採集,系統將自動化對信息抽取、整理,並通過分析受衆喜好,向其推送發佈。”楊斌說。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黃平表示,兩項協議的簽訂,意味着集團旗下的重慶日報、重慶商報、重慶晨報、重慶晚報等將突破傳統的採編模式,新聞不再有發佈時間的限制,可24小時不間斷,而電腦屏幕、手機頻道等新媒體技術都將運用到報紙的採編流程。
      “記者寫完稿件後可以立即傳回報社,報社領導就能通過大平臺看到所有上傳的最新報道內容,從而決定該稿件是馬上發到數字新媒體上,還是第二天通過報紙的形式發佈。這對於應付突發緊急又有時效性的新聞很有幫助。”黃平說,重慶晨報將作爲集團首家試點單位,預計今年七月完成技術改造,其他報社在試點應用成熟的基礎上,將在今年年底投入運作。
      論壇
      傳統報媒轉型重報集團“抓兩頭、帶中間”
      在昨日下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轉型促進發展、服務拓展市場”2014數字出版高端論壇上,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作了題爲“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突破——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創新實踐”的發言,受到與會者稱讚。
      向澤映說,報紙的存在已不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報紙,而是具有多種形態的全媒體傳播綜合體。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經過近十年艱苦探索和創新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果。未來,將以全媒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戰略目標,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轉型升級緣於三方面考量 
      在談及重報集團轉型升級必要性時,向澤映坦言主要是來自三方面的考量,其中傳統媒體對民衆閱讀吸引力的逐年下降尤爲關鍵。“隨着報紙受衆數量的下滑,大量的廣告投入和讀者購買流向了互聯網、新媒體。隨之而來的報媒廣告也逐年呈現負增長,到現在,傳統單一的經營模式已無法支撐報業的持續發展,甚至國內有不少報刊已停刊。而傳統紙媒的轉型升級是應對現代傳媒格局變化的迫切需要。”他說,“報紙內容辦得再好,若沒人訂、沒有新的展示渠道,再好的價值也體現不出來。如果贏利模式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內容渠道再好也沒有用。因此,集團轉型升級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向澤映認爲,儘管目前仍面臨着資源聚集度不高,全媒體人才不足,與全媒體數字化相適應的一體化的組織架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等問題,但目前重報集團已經具備了實現全媒體數字化整體轉型升級的各項基礎。
      此外,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爲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和財政部近期出臺的《關於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也爲重報集團的轉型升級給予了政策上的肯定與支持。
      五大措施助推成功轉型升級
      面對紙媒生存狀況,重報集團如何從容實現華麗蛻變?向澤映認爲,“抓兩頭、帶中間”。
      他解釋說,“兩頭”即指各種資源要素整合、產品的研發,“帶中間”則是組織架構和採編流程的再造,加速集團新聞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形成集報刊、網絡、手機、微博、微信、音視頻等多業態、多種傳播手段於一體、全媒體發展和產業集羣的新型事業產業發展格局。
      向澤映提出,重報集團將從五方面實現華麗蛻變,一是集團黨委以現場會爲契機和動力,以轉型升級爲突破口,將今明兩年確定爲重報集團全媒體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攻堅年,全面提升集團數字化轉型升級水平。二是加快建設集團“全媒體一體化數字化傳播體系”。兩年內重點完成佈局合理、設置科學、技術先進,集採編、發佈、經營、管理爲一體的集團全媒體數字化轉型技術支撐平臺。三是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強華龍網,力爭3年內上市。四是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重點項目的申報,集團全媒體數字化技術支撐平臺等數字化轉型、改革發展重大項目已分別上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五是加快全媒體人才培訓和建立新興媒體人才引進機制。
      到“十二五”期末,重報集團力爭建成“五大標誌性”項目:加快新媒體建設,推動華龍網上市;結合新聞傳媒中心建設,建成5A級智能化全媒體技術支撐和管理系統;建成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建成集團數據庫;建設重報雲閱讀和戶外電子閱報欄2000個。實現資產總額60億元、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5億元,基本建成全面融合發展的全媒體數字化傳播體系和新型產業發展格局。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關閉窗口】
債券業務導覽
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業務
緩解優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個人: ·記賬式債券 ·憑證式國債
企業: ·櫃檯記賬式債券 ·上市發債顧問
  ·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
每日關注
·新品速遞 ·櫃檯交易債券價格 ·已到期記賬式債券
·交易提示
分類新聞 更多>>
·國債 ·企業債 ·可轉債
·短融債 ·票據 ·回購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