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債券行情資訊國內市場

中國成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 增信機制創新亟待“破題”

 
  
    2014年11月13日 06:57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共發行7252只債券,債券託管金額達到30萬億元,成爲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紹統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資本市場增信制度建設論壇”上說,目前30萬億元的債券餘額中,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政府信用和政府信用支持債券比重已經下降到了72%,相關公司信用類債券比重則上升到至28%。未來這一比重仍將進一步上升。
      與此同時,不斷積聚的信用風險掣肘債市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創新市場化增信機制成爲亟待破解的難題。
      數據顯示,伴隨短期融資的出現,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等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實現了迅猛發展。2013年內地債券發行規模爲9萬億元,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佔比達到49%,發行數量佔比更高達近九成。
      公司信用類債券快速發展的同時,信用風險如影隨形。“隨着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債券品種的不斷豐富,信用風險的不斷累積,以及風險類型的不斷增加,使得識別和防範各種信用風險成爲投資者面臨的重要問題。”中國證監會創新部副主任王歐說,這也已經成爲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債券增信能使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爲債券投資者提供多重保障,即使發生違約也可通過追查相關的增信主體來獲得補償,從而有效分散市場風險,提高債券市場的融資效率。”王歐說。
      “中國資本市場增信制度建設論壇”與會專家表示,在當前信用社會體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債券增信機制尤其是市場化的債券增信機制已經成爲中國債券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度安排。
      事實上,近年來債券市場已經開始探索建立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增信發行的債券產品逐漸增多,增信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但總體來看,債券增信業務及相關產品和制度安排還滯後於債券市場的發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政策框架的形成,政府信用將大規模撤出固定收益市場。這也意味着,“破題”市場化增信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4-11-13)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