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推進第三方估值技術確定債券公允價值
|
|
|
2014年05月16日 03:19 上交所副總經理劉紹統在債券估值創新和風險管理研討會上表示,上交所在債券市場產品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未來上交所將不斷加強交易所債券市場品種的創新,積極推進可交換債和債券質押式協議回購等新產品和新業務。 劉紹統表示,過去的一年中,上交所相繼擴大了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範圍,開展了國開債在上交所的發行與交易;推出了國債預發行試點工作;進一步推進了上交所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未來,上交所將不斷加強交易所債券市場品種的創新,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種,進一步活躍交易所債券市場。 2013年上交所債券市場在債券託管量、成交量、市場參與者和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首先,從規模上看,截至去年底,上交所債券市場的託管量達到1.72萬億,全年交易量達到62萬億,均創歷史新高;其次,從投資者角度看,今年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可以參與交易所市場的債券交易。未來上交所將進一步培育多元化的投資者;同時上交所不斷完善債券市場交易機制和交易系統,大力促進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逐步建立了債券違約風險預警和處置機制,採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來管理市場風險,更好地保護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劉紹統進一步表示,從國際上來看,債券市場不同於股票市場,債券絕大部分品種交易都不活躍。因此,合理地確定債券的公允價值就成爲重要問題,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方法是採用第三方估值技術來確定債券的公允價值。證監會和上交所正在不斷推進債券估值方面的工作,加快調整交易所市場以收盤價格確定債券公允價值的方法。劉紹統稱,中證指數公司多年從事債券估值的業務,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債券估值體系,對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均開展了相關估值業務,目前上交所相關部門已經在自律監管和相關業務中採用了中證指數公司的債券估值作爲市場參考。未來,希望中證指數公司能夠進一步完善債券估值體系,建立更加科學的估值方法,提高債券的估值精度,爲市場機構提供更好的市場價格參考。
|
|
|
|
| |
|
(摘自世華財訊 2014-05-16)
|
|
【關閉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