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推進養老金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良性互動
 

  引言

  我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即企業和個人分別繳納工資收入的20%和8%,以下統稱爲“統籌加個人”)的基本養老金制度建立已接近20年,曾爲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但個人賬戶資金被借支,長期“空賬”運行;部分地區養老金入不敷出等問題日益突出。加上目前養老金基本不參與投資,不能保值增值和自我積累,未來我國基本養老金缺口將達到幾十萬億,國家財政難以負擔。

  當前,我國經濟尚處於較快增長階段,應該抓住這一時間窗口,及時釐清政府、企業、個人的養老責任,建立當今世界主流的三支柱養老模式。第一支柱爲公共養老金,提供參保者最基本生活保障。第二支柱爲職業養老金,由國家提供一定的稅收優惠,激勵每個人在工作階段不斷積累,企業匹配一定比例的資金,同時這些資金通過參與投資保值增值,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並實現自我累積,成爲養老金體系的核心支柱,以確保社會的養老安全。第三支柱則是個人自願參加的養老金計劃。

  我國現行養老金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府養老責任過重,私人養老發展不足。我國現行的“統籌加個人”的基本養老金結餘規模爲2.4萬億人民幣,基本上屬於第一支柱的範疇。作爲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規模爲0.48萬億人民幣,兩者的比例爲83%:17%。近期出臺的企業年金稅收遞延政策,分別爲企業和個人繳納工資的5%和4%(總計爲9%)提供了稅收優惠,但因企業的第一支柱繳費爲20%(美國僅爲6.2%),負擔已經很重,無力再增加繳費以加大第二支柱;同時稅收優惠力度小也使得企業年金吸引力不足。第三支柱至今幾乎爲空白。

  作爲比較,美國的第一支柱公共養老金結餘規模爲2.7萬億美元,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401(k)計劃即屬於這一部分,爲私營部門的職業養老金,此外還有教師和公務員的職業養老金)的規模爲8.6萬億美元。401(k)計劃提供的稅收優惠相應比例分別爲個人15%,企業6%,總計21%。第三支柱退休賬戶養老金爲4.9萬億,三者比例爲17%:53%:30%。

  二是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在目前的基本養老金制度中,個人賬戶資金被社會統籌賬戶借支,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行。截至2012年底,空賬規模達到2.6萬億元,個人權益得不到保障,不利於提高個人蔘保積極性,也容易引發不滿。

  個人賬戶長期空賬運行

  我國基本養老金分爲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兩部分。社會統籌採取現收現付模式,由企業繳納,用於退休者的養老金髮放。但是目前一些地區收不抵支。個人賬戶採取完全積累方式,由個人工作期間繳納,並通過投資積累形成退休後的養老金來源。實際中個人賬戶資金被社會統籌賬戶借支,導致長期空賬運行。根據《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07年我國個人賬戶資金缺口突破1萬億以後,2010年達到1.7萬億,2011年達到2.2萬億,2012年達到2.6萬億。

  三是投資回報低。當前2.4萬億的基本養老金結餘只能存銀行和購買國債,回報率低於通脹,處於貶值狀態。

  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意義與思路

  (一)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意義

  加快養老體系改革、促使養老體系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可以實現全社會養老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和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可以推動資本市場穩定運行、促進創新創業型企業發展、加快產業升級;美國401(k)計劃中的養老金投資佔比長期在90%以上,其中投資於股票、VC、PE等股權類產品的比例高達60%,推動也分享了隨後的經濟繁榮和高科技產業崛起。事實上,美國二十世紀最後的30年的經濟繁榮中最爲重要的三件事情是,養老金參與資本市場、資本市場長週期成長和新興產業不斷涌現,三者是相輔相成、互爲因果的。作爲專業投資機構,養老金投資於上市和未上市公司,參與其公司治理,提升其管理水平,從而能夠提高經濟整體的質量;此外,養老金機構也是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市場的重要投資者,有助於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時,養老體系的健全,也有利於釋放更多消費力,擴大內需,加快經濟轉型。

  (二)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思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美國、加拿大爲代表的發達國家和以智利、哈薩克斯坦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推行了公共和私人養老責任相區分的三支柱模式。同時,通過對養老金多元化投資管理,確保養老金制度可持續發展,實現了養老責任的多方共擔,減輕了國家負擔。與此相反,近年來,希臘等國由於養老金制度過度依賴國家財政,加劇了主權債務危機,幾乎致使國家破產。因此,我國養老金改革應吸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補充個人賬戶缺口,確保實賬運行。補足個人賬戶資金缺口,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通過市場化投資運作,實現自我積累,提高待遇水平的前提條件。可以考慮通過劃撥國有股、國家財政預算安排等方式予以補充。

  第二,調整制度結構,區分公共養老與私人養老責任。建議將社會統籌部分明確爲第一支柱的公共養老金計劃,降低其待遇水平(即參保者退休後的養老金領取額與繳費工資的比例);在個人賬戶做實的基礎上,和企業年金共同構成實質性第二支柱,並通過投資實現自我積累,保障總體待遇水平不降低。中長期可考慮在第二支柱發展壯大基礎上,降低公共養老金的繳費比例和待遇水平,減輕企業負擔。

  第三,科學運營養老金,實現保值增值。公共養老金注重安全性和流動性,個人賬戶養老金則兼顧安全性與成長性,兩者屬性不同。應該據此設計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組合,通過科學合理的投資運作,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

  養老金制度的結構調整

  (一)社會統籌賬戶明確爲公共養老金計劃,適當降低待遇水平

  從世界範圍來看,三支柱的養老金模式中,公共養老金都以防範老年貧困爲目標,繳費水平和待遇水平都比較低。2011年OECD國家公共養老金的平均繳費率爲21%。待遇水平爲42.2%(待遇水平指的是養老金領取額與繳費工資的比例)。

  2012年我國基本養老金的社會統籌賬戶繳費率爲20%,與OECD國家公共養老金基本相同,而所提供的待遇水平達到70%以上,存在下調空間。

  建議公共養老金維持當前社會統籌賬戶20%的繳費率不變,將待遇水平調整到與OECD國家基本相當,即40%左右。在此情況下,根據測算,公共養老金在2040年之前不會出現缺口。公共養老金待遇水平下降的部分將由個人賬戶投資所得來補償。

  (二)個人賬戶獨立運作,和企業年金共同構成實質性第二支柱,通過投資提升自我保障能力

  將做實後的個人賬戶劃撥爲第二支柱,按照第二支柱的模式進行投資管理,和企業年金共同構成實質性第二支柱,進行專業化、多元化投資,實現保值增值和自我積累。根據測算,在個人賬戶實賬運行的情況下,保持目前8%的繳費率,按照繳費35年,領取約14年,參考國外第二支柱養老金平均6%的投資收益率,個人賬戶養老金可以提供30%左右的待遇水平。加上公共養老金40%的待遇水平,兩者合計達到70%,與當前制度的待遇水平基本相當。

  有學者提出對個人賬戶按“名義賬戶制”改革,即個人賬戶始終空賬運行,按照一個記賬利率記錄收益,並將個人繳費狀況與養老金待遇掛鉤。名義賬戶制能建立多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但其現收現付的本質類似現行制度,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制度不可持續的問題。

  (三)中長期可縮小公共養老金計劃,減輕企業負擔

  中長期來看,隨着投資經驗逐步積累,如果個人賬戶養老金投資收益率達到7%,則可提供約40%的待遇水平;那麼公共養老金繳費比例可以從20%下降到16%,實現30%的待遇率,總體待遇水平與當前制度基本相當。一方面,減輕了企業負擔,有助於激發經濟活力。另一方面,2050年之前公共養老金能保持收支平衡,減少國家財政負擔。

  養老金投資管理

  (一)資本市場長足發展爲養老金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目前我國上證指數的市淨率約爲1.4倍,遠低於國際市場2-3倍的水平,表明資本市場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我國資產管理行業不斷髮展壯大,管理資產的規模爲A股市值的1.7倍。此外,我國股市波動率呈下降趨勢,2012年波動幅度已經接近或低於韓國、巴西等新興國家。同時,證券行業信息技術快速進步,能有效實現賬戶隔離制度,保障資金安全。這些都爲養老金投資運營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即便一些國家建立養老金投資制度時,其資本市場還很不發達,但長期來看,養老金也獲得了穩健的投資回報。1981-2009年間,智利養老金年均回報率爲8.7%;1995-2009年間,哥倫比亞與祕魯的養老金年均回報率都達到9.9%。與此同時,因爲養老金的參與,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也實現了規範有序發展。

  (二)公共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遵循不同理念進行投資

  公共養老金計劃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要求較高,應該以投資國債和其他固定收益產品爲主。個人賬戶養老金計劃注重自我積累、自我保障,投資應兼顧安全性和成長性,在債券、股票、另類投資及海外等多個市場進行多元化投資。

  以美國爲例,公共養老金主要投資國債,2000年以來始終保持4%以上投資回報率。401(k)計劃的投資策略兼顧了安全性和成長性,長期獲得了6%以上的年平均回報率,而且通過資金的不斷補充和投資獲取收益,1984-2012年之間資產規模從1984年的917億美元增加到3.5萬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企業僱員持有的401(k)計劃養老金資產規模翻了5倍多,也使得美國第二支柱在養老金體系中的比重從不到20%上升到了53%,有效減輕了公共養老負擔。

  (三)公共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模擬投資回報

  根據我國2001-2012年的股票、債券等市場的平均投資收益數據,我們模擬了養老金投資於上述產品不同組合下的回報情況。結果表明,通過科學合理投資,能有效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

  假設公共養老金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股票的比例分別爲80%、10%、10%,則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回報率爲5.1%,按此回報率計算,則當前結餘未來十年的投資收益可達到1.5萬億元,比現有方式增加0.73萬億元。假設個人賬戶養老金全部做實,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股票的比例分別爲20%、40%、40%,則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回報率爲7.9%,按此回報率計算,現有結餘未來十年的投資收益可達到2.75萬億元。

  事實上,全國社保基金運用類似的組合投資方法,在過去十年獲得的平均年回報率在8%以上,而廣東省2011年委託全國社保進行養老金投資,獲得的年回報率爲6.7%。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摘自中國保險報 2014-09-02)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