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部部長田成平22日在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上表示,社會保險法立法時機已經成熟,當前要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險法立法進程。
包括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祕書長華建敏在內多位政府官員也在論壇上表示:經過多年探索,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將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爲法律的時機已經成熟。
社會保險法將盡快審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此前曾表示,按照立法計劃,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法是社會領域的標誌性立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良好的社會保險法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定的穩定器和安全閥。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郜風濤在論壇上介紹說,根據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立法計劃,目前,國務院法制辦正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社會保險法,併力圖儘快將這個法律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郜風濤指出,社會保險法立法將遵循以下原則: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爲改革留有餘地;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突出注重公平;立足國情與借鑑外國經驗相結合。
“根據上述原則,制定社會保險法重在確立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重點規定各險種的人羣覆蓋範圍、險費的徵收體制、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保險待遇項目和享受條件、保險經辦機構、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與監督管理等帶有共性的問題。”郜風濤說。
對目前難以作出明確規定的養老、醫療保險的具體模式、費率、統籌層次、待遇標準等,郜風濤認爲,社會保險法可暫不作規定或只作原則規定,有關具體規定通過制定養老保險條例、醫療保險條例等加以解決。
成熟經驗將上升爲法律
田成平表示,當前我國社會保險等重要法律還未制定,社會保障實際工作中缺少法律依據或可依據的法律層次不夠。
華建敏強調,社會保障是國家強制實施的社會經濟制度,必須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作保證。要在繼續完善已有制度的同時,抓緊制定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探索未參保人員和無工作老年居民社會保障辦法,並妥善做好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各項制度的銜接工作,構建起社會保障安全網。
華建敏說,經過20年的改革和探索,在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獨立於各類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制度。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經進入定型化、規範化、法制化的時期。
“要認真總結多年來的改革實踐,將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爲法律,儘快制定出臺社會保險法、社會救濟法、基本養老保險條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條例和企業年金條例等法律法規。”華建敏表示,要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措施相結合的法律政策體系,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作者:何鵬)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