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政策性大學生學貸險新模式(一)
 

  六部門聯手破“政策障礙” 華安保險勇擔社會責任。

  “助學貸款信用保險座談會”在南京召開,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民銀行、省銀監局、省保監局等有關領導參加了此次座談會。此次會議的召開標誌着華安保險江蘇分公司“學貸險”項目正式啓動。

  近年來,高校的大幅擴招,適應了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也進一步滿足了廣大學子深造的願望。但由於很多大學生來自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和下崗職工家庭,儘管政府和學校採取了控制學費標準、增加困難補助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無力承擔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用而放棄學業。爲此,國家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採取國家財政貼息的方法,推出了國家助學貸款。國家主席胡錦濤曾作出批示:“國家助學貸款關係到數以百萬計學生的學業問題,絕對不是小事。”溫家寶總理也曾批示:“要採取多種措施來保證貧困大學生的就學問題。”

  國家助學貸款自1999年推出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經濟困難學生的廣泛歡迎。但助學貸款的推行卻是“一波三折”,長期陷入政府支持、銀行不積極的尷尬境地,其主因是銀行放貸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據中行江蘇省分行相關人士介紹, 2004年之前,國家助學貸款的不良率爲10%左右,有些地區達到了20%。

  總部設於深圳的華安保險在2006年將發展的重心放在“關注弱勢羣體”,針對目前的國家助學貸款情況,本着爲國家分憂,爲社會擔責的宗旨,情牽寒門學子,於今年6月在全國推出首款國家助學貸款信用保險,爲銀行轉嫁經營風險加了“一道保險”,但直至今日,這一好產品仍“待字閨中”。原因何在?

  據瞭解,造成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銀行投保學貸險雖然能降低貸款的經營風險,但投保學貸險需要繳納一定保費,相當於又添一筆額外支出,銀行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雖然財政和高校都有一定補貼,但政策規定這一補貼只能“專款專用”,能否拆掉財政和高校10%補貼“專款專用”的“樊籬”,把它用作保費補貼,是突破政策障礙的關鍵。

  如何突破政策頸瓶,建立風險分擔的新機制。爲此,江蘇保監局乘 “國十條”政策春風,聯合華安保險進行多方調研論證,並主動與省教育廳、財政廳、信用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反覆研究磋商,調動各方積極性,在現有國家助學貸款中引入信用保險,並把用學貸險解決貧困大學生上學難問題寫進《江蘇省關於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近日,江蘇省教育廳、江蘇保監局等六部門聯合推出《江蘇省大學生信用保險助學貸款辦法(試行)》,在全國首創大學生貸款新模式。

  江蘇此舉的魄力在於敢於突破、勇於創新。該《辦法》的最大突破就是10%的國家補貼可用作保費補貼,而在此前,還沒有省份想到要會同教育、財政、銀行、保險等監管部門一起解決這一“政策瓶頸”,而致使本應是造福學子的助學貸款信用保險一直“懸”在半空。此次江蘇准許保險公司介入,10%的財政高校補貼可用作保費補貼,就使得銀行在保費支出上較爲“寬鬆”,打消了銀行的顧慮,真正實現了“學生還不起貸款,保險公司來買單”。

  (未完待續)


(2006-11-24)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