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保險業提出“深化改革和拓寬服務領域”的兩點要求。在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四點要求中,“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的論述屬於首次出現。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對於保險業,要深化改革,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相比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保險業的“深化改革和拓寬服務領域”的兩點要求,此次“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的詞語屬於首次出現。
社會責任與保險作用
以上對保險業的四點要求屬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六項任務”之一。隨着近年來保險業的快速增長以及監管層對保險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認識和引導,保險業在強制責任險等各種新險種方面不斷有新的突破,並在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開展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以及農民工綜合保險等關係重大社會民生問題中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但在2006年“兩會”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對保險業所提提案與議案中,如何擴大農業保險的社會穩定性和保障性功能;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公司與政府共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發揮商業保險在國家公共安全應急機制中的作用,保障公衆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商業性醫療保險,減輕政府負擔,保障羣衆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加快發展高風險、高損失行業僱主責任保險,保障廣大高危行業從業者的權益,減輕國家財政壓力;發展與人民羣衆利益密切相關領域中的責任保險的發展,緩解各類矛盾;以及加強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問題仍然是委員和代表們最爲關注的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如何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以及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工作仍然是政府着力推動的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
對此,來自保險界的政協委員、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日前向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交的兩份提案中,建議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同時建議建立公衆營業場所火災責任強制保險制度,通過商業保險分擔政府責任。
對於搭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框架,馬明哲建議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和“大衛生”的角度,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的原則,建立長效穩定的平衡與制約機制,有效促進保險與醫療、社保與商保、管理與服務等多領域的有機結合,形成“政府保一塊、市場辦一塊”的格局。通過建立和完善符合實際、有利長遠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既有效分擔政府責任,又從機制上切實解決社會民生難點問題。
對近期公共營業場所火災事故頻發等突出問題,馬明哲建議將公共場所火災公衆責任保險明確爲法定保險,推動建立保險與消防的互動協調機制,形成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體系。
首提保險風險防範力
對於政府工作中首次提到提高保險風險防範力,一些人士擔心,是否會對目前正在呼籲的擴大保險資金入市比例有所影響。對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系副主任庹國柱認爲,保監會一直鼓勵拓寬保險資金積極入市,而從監管角度看,政策也是一直比較穩定的。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證實,目前保監會關於擴大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問題,以及中小保險企業投資及系列扶助措施仍在研究中。
庹國柱表示,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保險風險問題,因爲保險關係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響面非常大,而並非意味着目前保險公司蘊藏的風險就很大。
他認爲,保監會近幾年來對風險問題一直非常關注,目前在100多家保險公司中,只有個別公司,也僅侷限在未開業或開業不久的新公司中,存在較大風險或危機的屬於鳳毛麟角。保監會也已經在去年通過了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中國金融行業建立起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
事實上,在去年年底北京召開的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年會中,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介紹,在防範風險方面,目前中國保險業借鑑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最新監管原則,已經初步建立了市場行爲、償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結構三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以公司內控爲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爲核心、以現場檢查爲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爲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爲屏障,構築了防範風險的五道防線。
庹國柱認爲,防範風險應該是保險業長期性的話題。政府首次提出保險業風險防範能力,不僅是對保險界敲響的必要警鐘,也是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保險的風險問題。
(作者:安明靜)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