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優山認爲,爲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作用,對於那些一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可考慮從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的角度,逐步將他們納入失業保險的保障範圍,雖然不能完全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但失業保險基金可給予他們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幫助。
“畢業就失業的大學生最缺乏的就是職業培訓。”張優山認爲,失業保險基金應該出一部分錢,通過發放職業培訓補貼等方式,幫助這些大學生儘快就業。
缺乏相關政策靈活就業人員無法參保
“就是因爲缺乏相關政策才使靈活就業人員無法參加失業保險。在現實操作中很難界定什麼是靈活就業,究竟是每月收入達到一定數目還是勞動時間達到一定長度,省裏的政策並沒有明確。”濟南市勞動就業辦公室失業保險處處長高靖無奈地說。
李紹光認爲,社會保障覆蓋面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國家社會保障的總體狀況,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問題。其中,讓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失業保險成爲我國失業保險制度亟待完善的一個方面。
目前,我國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失業保險還沒有明確規定,各個省也沒有明確界定,給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帶來難度。根據我國《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失業人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其中,城鎮企業是指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以及其他城鎮企業。
張優山介紹,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參保範圍也是我國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的需要。目前,山東省現有政策還沒有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保險參保範圍,使這些人員失業時得不到基本生活保障。相對於正規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應針對具體特點,合理確定標準和操作辦法,確保靈活就業人員能夠順利參保失業保險。
條例有規定實際難操作農民工難享失業保險待遇
在濟南市黑虎泉西路的馬路招工市場,三五成羣的農民工站在路邊等待着僱主,一些農民工還拎着或揹着各種打零工的工具。來自山東菏澤的農民工王繼家告訴記者,自己在山東和省外很多地方都打過工,既做過建築工人,也到企業當過雜工,但一般時間都不太長,很少超過一年。他從來沒聽說過農民工能夠領失業保險。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說,目前,全國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總量規模巨大。據調查,我國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約爲1.2億人。爲了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事業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應當參加失業保險,與城鎮職工不同的是,對農民合同制工人,個人不繳費。但從農民工總量來看,可以說絕大多數未參保。在已參保的農民合同制工人中,2004年共有44.3萬人失業後領取了一次性生活補助。
張優山說,受就業週期短、流動性強、意識淡薄等因素影響,實際上很多農民工本身並不知道自己可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而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和私營企業,爲降低人工成本,也沒有給農民工繳納失業保險費,客觀上導致多數農民在失業後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從而使他們遊離於國家失業保險政策之外。
何平和李紹光等專家認爲,爲切實保障農民工失業後的基本生活權益,我國應加強對企業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監督檢查力度,防止企業偷逃失業保險費用,使失業保險制度更多地覆蓋農民工範圍。同時,農民工也應積極提高自身意識,主動爭取享受失業保險的權利,更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