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四難題困擾失業保險制度(一)
 

  “隱性就業”難識別有條例難操作

  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和寧夏等地調研時發現,我國失業保險目前面臨“隱性就業”識別難、畢業就失業的部分大學生得不到失業保險待遇、靈活就業人員無法參保以及農民工難以切實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等四大難題,這些難題成爲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完善的絆腳石。

  “開轎車領失業保險”現象難杜絕

  近兩年,有些地方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居然有人開着小轎車領取失業保險金。“對此要分兩種情況看,一種是合法的,另一種則屬於‘隱性就業’,我們確實也很難監控。”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失業保險處處長張優山向記者解釋。

  張優山認爲,一種情況是他原先從事的工作收入高,而且按時足額繳納了失業保險費。這種情況下,人家原來就盡了繳費義務,失業後自然有權利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另一種情況則是不符合失業保險政策的。有人失業後可能自己創業或者做生意了,但仍然來領取失業保險金。張優山說:“這種情況屬於‘隱性就業’,領取失業保險金是不符合規定的,但目前還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沒有辦法進行很好的監控。”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紹光說,如果隱性就業者也領取了失業保險金,將加重失業保險的支付負擔。依照規定,重新就業的應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許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處於無錢、無人、無辦公場所的“三無狀態”,很難覈實失業者是否已重新就業,導致現實生活中一部分人一邊領取失業保險金,一邊享有就業收入。

  缺乏管理手段是難以鑑別隱性就業者的主要原因。寧夏勞動保障廳勞動保障監察處張斌處長指出,目前在許多地方尤其是貧困地區,社保部門還是手工操作,信息化程度十分落後,很難認定再就業。在實際操作中只能根據是否重新簽訂了勞動合同以及續辦了社會保險來界定,方法也不完全合理。

  大學生畢業就失業但不能領保險金

  小李是今年7月剛從山東一所大專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所學專業比較偏,畢業之後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記者在山東省人才市場見到他時,他仍在苦苦尋找工作。小李對記者說,他的父母都是農民,本來辛辛苦苦供自己讀完大學就十分不容易了,沒想到畢業後自己還沒有找到工作,再繼續讓父母負擔自己的生活,實在過意不去。現在自己想重新學門手藝,但苦於承擔不了學費。“政府是不是可以考慮讓失業的大學生也能領失業保險?”

  根據國家規定,自今年9月1日起,仍未就業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可到戶籍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目前,山東省17市已同時啓動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失業登記。在此後一個月內,濟南市就有1100多名畢業生到勞動保障部門進行失業登記,其中近800人是本科畢業生,比例接近70%。

  據悉,通過失業登記,大學生可以領到一張“失業證”,憑此證可以按規定享受免費求職登記、免費職業指導、免費空崗查詢和優先推薦等待遇。但是,按照現行政策,由於他們沒有繳納過失業保險費,所以與失業保險金無緣。

  (未完待續)


(2006-11-29)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