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降,還是不動?歲末,交強險站在價格調整的關口。
近日,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知情人士透露,12月4日,中國保監會派出四路調研組,調研已運行五個月的交強險的盈虧情況,爲2007年的價格調整準備決策信息,目前調研已基本結束。
5個月前,交強險破冰之初,曾有一種悲觀的觀點認爲,由於各家公司測算的風險保費遠高於最後出臺的全國統一價格,交強險今年將出現鉅虧,在目前的費率浮動機制下,明年必然漲價。
但逼近歲末,交強險“賬面虧損”的實際情況,可能讓看漲者的預言落空。
“賬面虧損”虛實
前述人士介紹,這四路人馬分別到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等公司實地調研,並和太保上海分公司在內的部分分公司進行了交流,以獲取投保、理賠等方面的信息。
調研組瞭解到,就行業整體而言,交強險“賬面虧損”。不過,調研組當下並沒有做出任何的結論。
12月7日,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管理層也向記者透露了類似的情況。他稱,前一段時間他們曾到其他公司去拜訪、取經,從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這三家大公司的數據分析,“目前(交強險)賬面是虧損的,但沒有出現鉅額虧損。”
意外的是,虧損並不是因爲賠付高。
太保產險車險部的一位負責人稱,目前交強險的簡單賠付率(即一個時期內的賠款支出佔保險費收入的百分比)還比較低。
這位負責人介紹,交強險是一種責任保險,責任保險的特點就是結案週期長,出險率低,但是賠付金額一般較高。“一般而言,責任險的結案時間需要三個月,照此計算,近期賠付的主要是三個月前發生的案件,由於交強險推出僅5個月,因此目前其賠付率還比較低。”
他續稱,交強險未來的賠付率究竟怎樣還有待觀察,因爲分析責任保險的滿期賠付情況,需要12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
交強險“賬面虧損”實則另有原因——這位負責人稱,這是因爲交強險提取了較大的保險責任準備金。
產險產品的準備金大致可以分爲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兩大類,根據交強險的相關規定,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按照最嚴格的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提取,而未決賠款準備金要求逐案提取。
“交強險運行只有5個月,(保險公司)提取了大量的未到期準備金,由此導致交強險出現賬面虧損。如果明年責任到期有準備金攤回,賬面的虧損可能得到改善,甚至出現盈利。”這位負責人稱。
另外一個客觀原因是,“因爲今年是交強險運行的第一年,所以投入的IT、培訓等費用比較大。”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