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人身險業結構優化 調整任務仍重
 

  中國保監會今天公佈《2006年人身保險業運行情況分析》顯示,2006年我國人身保險共實現保費4132.01億元,同比增長11.67%,在總保費中佔比73.2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592.64億元,同比增長10.65%,健康險保費收入376.9億元,同比增長20.86%,意外險保費收入162.47億元,同比增長14.89%。

  該分析指出,近年來人身保險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集中度顯著降低。2006年前3家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77.5%,較2002年降低了14個百分點。在保監會大力推進專業化建設的同時,各保險公司運用風險保障和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等核心技術,積極發展核心業務,不斷提高期繳業務和長期壽險業務的佔比,開發與銀行產品互補、體現行業核心優勢的保險產品。目前個險渠道業務結構較好,銀保渠道正在積極轉型,嘗試開展期繳銀保業務。

  但是該分析也強調製約行業發展的外部瓶頸仍有待突破。分析中指出,雖然《若干意見》明確了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在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功能定位,爲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契機,但社會對商業保險功能和作用的認識還有待提高,政府運用保險工具的意識有待加強,一些符合國際慣例的稅優政策有待出臺,商業保險發展空間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制約了保險功能的進一步發揮。

  分析同時強調,人身保險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一方面,人身保險業務增長的主要力量來自銀行保險業務,但銀保渠道依然屬淺層次合作,費用控制面臨不確定性,盈利能力偏低;另一方面,企業年金業務沒有突破性進展,團體保險增長乏力,銀保、團險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此外,全行業須高度重視銷售誤導、理賠難等現象造成的不利影響,並做好大量細緻而艱苦的工作提升行業的誠信形象。

  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保險集團公司6家、保險公司98家、再保險公司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9家。其中壽險公司46家(含2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和4家健康險公司),中資壽險公司21家,外資、合資壽險公司25家,初步形成了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股份制公司、專業性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制成份並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

  (作者:張蘭)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2007-02-06)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