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輸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買保險我們該怎樣維權?
 

  每逢“3·15”,各家保險公司總會搞出很多花樣的服務活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多年來,一直爲消費者詬病的理賠難、銷售誤導等行爲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回顧過去的一年,“重疾險”風波曾在壽險行業內引發軒然大波,最後推動了保監會加緊制定統一的重疾險定義,而車險理賠中氾濫的騙保行爲,也激發了多家保險公司聯合起來打擊騙保行爲。這些成果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力量來自於消費者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和堅持。

  談到保險的維權,涉及最多的恐怕還是理賠難、銷售誤導這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邦信陽律師事務所保險律師牟子健表示,由於目前中國的保險消費者還不成熟,對保險產品的知識較少,而保險本身又是一種合同產品,存在這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作爲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應保持警醒,多方比較後再決定是否購買,儘量不讓自己上當走上維權之路;一旦出現問題,則應該及時維權。

  維權也有一定技巧:首先,識破誤導話術很重要。“話術”是代理人展業時的談話技巧,讓客戶領會保險的必要性和產品特性。然而一些代理人卻濫用話術,用一些聽似合理、實則謬誤的話迷惑客戶。例如,有營銷員喜歡在推銷儲蓄型保險時,以總收益“唬”住客戶,其實識破這種騙術的關鍵在於,瞭解我國的金融政策就可以輕鬆識破。其次,投保過程是維權重點。人壽保險的合同通常是長期的經濟合同。購買保險時,消費者必須具備合同意識。一旦簽下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自己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認可了合同的全部內容。

  保險投訴也是有技巧的。消費者在進行保險投訴的電話投訴時,要記下接聽電話的客服人員的姓名或工號。一般說來,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電話都是有錄音的,而消費者也要將對方的解答要點記下,有條件的也可在告知對方之後,進行錄音。這樣,一旦發生糾紛,即可提供給保險公司或第三方審覈的證據材料。親自前往公司諮詢也是如此,把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姓名、工號和對方給予的解答,都要記錄下來。

  (作者:張培娟)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2007-03-15)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