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風貌 | 電子銀行 個人金融 信用卡 金融超市 | 理財 外匯 保險
人才招聘 | 公司業務 機構業務 資產託管 企業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貨
金融信息 | 工行學苑 視頻專區 網上論壇 投資銀行 | 貴金屬 債券 商城
新農村建設:地方用行政強力推集中居住
 
  
    2013年11月24日 09:39
    
      眼下,新農村、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不少地方在推進過程中,把農民集中居住作爲一項重要內容,不少農民告別一宅一院,住進集中建設的新樓房。 
      集中居住給農民生活帶來的變化確實不小。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標準更高,配套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更加便捷。整體上,與原來的村莊相比,農民集中居住的小區現代化程度明顯提升。筆者在採訪中,聽到不少農民高興地說,現在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與城裏人差不了多少。 
      出現的問題也不容迴避。一些農民特別是40後、50後集中居住後,務農不方便,打工無技能,生活成本提升,收入卻沒同步增長。有些家庭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太好的農民,爲了不拖新生活的後腿,不惜舉債。也有部分農民,不想上樓,但迫於各種壓力,被迫上樓。 
      這些集中居住“後遺症”的出現,跟一些地方“運動式”行政強力推進密切相關。一些地方,宅基地整理動不動就搞整村推進,空心村整治動不動就整鄉推進,集中居住的小區動不動就統一入住。一些地方,集中居住的樓房遍地開花,不管是不是建在城鎮建設規劃區內。有些農民不願意、不配合,一些不尊重、違背甚至強迫農民意願的舉措隨之跟上,幹羣矛盾、羣衆上訪甚至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 
      農民住哪裏,原則上應自主選擇。政府“運動式”推進集中居住,背後的動力是土地財政、政績工程。農民集中住樓房,節省出來的宅基地,一些可以轉化爲建設用地,出讓收入轉化爲財政收入。這個過程中,成塊連片的土地更好出讓,“不配合”的農民顯然“礙事”地擋了“財路”。這樣“運作”出來的土地財政,一部分補貼讓出宅基地的農民,蓋集中居住的新樓,配套更好的設施,推進城鎮化;另一部分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出政績。 
      這麼做,有其合理性。一方面緩解了政府“沒錢幹事”;另一方面,生產生活條件、公共服務改善,老百姓也從中受惠。分散居住,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成本高、難度大。集中居住在不少地方確實也有現實的必要性。 
      一些地方,比如不少城郊,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減少,很多壯勞力在非農領域穩定就業,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他們有改善生活條件的意願。這時候政府適度引導,農民進城上樓,水到渠成。而另一些地方,經濟發展比較滯後,非農就業機會比較少。這些地方的集中居住,就要逐步推進。對繼續留在農村的,繼續通過新農村建設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對上樓還種地的,要充分考慮農民務農的方便,居住地不能離耕地太遠,房子設計也要考慮農機具擺放等現實需要;對那些上樓後不想繼續務農的,地方政府要加強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創造更多就近就業機會,讓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總之,集中居住切忌打着爲民謀福的口號,搞簡單粗暴、運動式推進。一定要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摘自世華財訊 2013-11-24)
【關閉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報摘要 多空揭祕
工具
要聞
中國工商銀行版權所有 京ICP證 030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