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演員張柏芝欲斥資千萬在內地開設多家連鎖溜冰場的消息。類似關於明星創立工作室、跨國炒樓、收藏藝術品、開高端餐飲或服裝店等大手筆投資的新聞常常見諸報端。許多投資者認爲,儘管明星投資收益頗豐,普通人卻難以企及。事實上,不少明星的理財思路和過往經歷,都很值得投資者學習和借鑑。
案例1
潘長江,投資房產收穫頗豐
“如果我有100萬元,我會把80萬元存到銀行,不買任何投資產品。”著名演員潘長江自詡不善理財,是超級保守型投資者,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安穩平淡。“股票、基金、期貨、信託這些東西我都本能地抗拒,都有風險!”不過,此前他也曾在這些理財項目上摔過跤。日前潘長江在接受《錢經》雜誌採訪時分享道,2000年,他曾聽銀行客戶經理推薦,花50萬元購買了一款被稱“年收益10%左右、沒多大風險”的基金,半年後,賬戶上只剩45萬元,他立即把基金全部贖回,自此再也不涉足這些“風險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他卻在房產投資上頗有收穫。潘長江說,他投資房產其實是“誤打誤撞”,因爲“我買這幾套房子都是單純地喜歡,就是爲了改善居住條件,想要住在更大、更好的房子裏,從沒想過有一天它能賺大錢。” 據瞭解,潘長江的房子都在北京,最讓他得意的是其中兩套,有一套是他在1998年看中的266平方米、緊臨長安街的房子,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了當時還只是紙上的建築,如今周邊房子的均價已超過5萬元/平方米。潘長江將它出租,每月獲取可觀的租金。潘長江透露,現在就“再不想買了,再買不合適了”,因爲“升值空間很小了”。 雖然購房趕上了好時候,但潘長江也有後悔之處,大嘆“都是傳統觀念害了我”。原來,他當年貸款購買了幾套房子,每次都提前還清了貸款,“當時不明白啊,現在很後悔,貸款這東西,越早還越不合適,利息越高”。
點評: 全國十佳理財師團隊“財進萬家”成員徐正國指出,潘長江的投資觀念一般,其投資成功有運氣的成份,將來是否還有這樣的運氣很難說。創必承理財研究發展總監、國際金融理財師布卓君則認爲,潘長江的投資方式比較主流,這也正是許多大衆投資者會選擇的方式。不過,將畢生財富都投入房產,其實風險很大,單一的投資方式並不能確保在每一年都有好光景。布卓君建議投資者,除了投資較爲熟悉的房地產行業,還應考慮配置與房地產毫不相關的其他市場,做到多元化配置資產以規避投資風險。
去年央行在6月和7月兩次降息,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從年初時的7.05%降至6.55%,按照大多數房貸合同的規定,從今年1月1日起,銀行將按照新的貸款利率爲市民計算房貸利息,這意味着,“房貸一族”的月供將從本月起有所減少。雖然月供壓力變小,由於收入的逐步提升,有的市民還是萌發出了提前還清貸款的想法。可是,參考本案例,潘長江卻後悔提前還清了房貸,感覺提前還貸反而不划算,到底應不應該提前還房貸?布卓君支招,應把自己的綜合投資收益率與最新貸款利率相比較,如果投資收益率更高,則不必急於提前還清房貸。
案例2
品冠 降低投資風險做基金定投
去年10月,“70後”馬來西亞籍知名歌手品冠在接受《投資與理財》雜誌採訪時稱,他在馬來西亞上大學時,讀的是英國特許會計師的課程,學制爲四年,父母希望他畢業後找份會計師的工作。然而,大三時,他簽約滾石唱片,踏上了風格迥異的音樂道路。儘管如此,品冠一直對投資抱有濃厚的興趣。 與潘長江類似,品冠也曾購置多處房產。除了投資房產,品冠還關注基金領域。2002年,品冠聽從理財專家的建議,投入300萬元購買基金,損失了30%。品冠稱,“雖然等到2005年時,基金的回報率到20%才脫手,但再也不敢草率投資,而要求自己一定事先做足功課。比如投資房產時,就要考慮房子所在的位置和升值空間,買基金時就要弄清基金公司的盈利狀況以及基金經理的業績情況”。
談及理財心得,品冠說,“理財同音樂一樣,只要你用心去對待,就會有很好的收穫。對我自己來講,一點都不歧視卡奴,但我鼓勵大家先從投資基金定期定額3000元開始,一定能夠賺到錢的。”他還透露了自己的基金投資方式,即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幾隻基金,錢不多,只有十幾萬,但打算長期投資。至於股票,他表示由於工作太忙,股票市場又瞬息萬變,因此他暫不考慮。
點評: 徐正國對品冠的投資方式較爲讚賞,認爲品冠的投資理念不錯。對於工作十分繁忙的明星來說,定投基金是很好的理財方式,不過賺的錢也會很有限,而且投資基金也要妥善打理,否則會白忙活。布卓君指出,基金定投是很適合大衆投資者的理財方式。相比明星的大手筆定投,普通投資者每月的結餘只是少數資金,這樣的財務狀況也迫使穩健型投資者選擇定投、定存等方式。基金定投的資金將由專人管理,投放到債券、股市等多個風險不相關的市場去,這也是一種實現資產多元化配置的方式,有利於降低投資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定投的收益率同樣也會因市場波動而變化,應從長遠眼光來衡量收益。 案例3 黃曉明 投資紅酒淨賺10倍 2012年剛剛畫上句點,在各類針對國內明星的年末盤點中,內地一線明星黃曉明以3.9億元的年收入穩坐“吸金”排行榜頭把交椅。除了拍戲、代言廣告、創辦工作室這些與其他藝人一樣的吸金方式,黃曉明還有自己獨特的投資理財方式。據《錢經》雜誌近日報道,黃曉明經營的“副業”不得不讓人感嘆其投資眼光獨到。除了房產、名車等多數藝人青睞的投資項目外,黃曉明的投資範圍還包括紅酒、高爾夫球場、醫院等,黃曉明看出了這些“非主流”的投資項目中隱藏的巨大市場。
據重慶商報報道,黃曉明涉足紅酒生意,是因爲他自己愛喝紅酒,覺得這個市場應該不錯。“兩三年前吧,和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聊天,然後說服了他的朋友來做管理,接着就投身到這裏面來了。”而黃曉明也將紅酒生意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投資方向,而且這幾年都沒停過,另外黃曉明在香港的港澳碼頭還有一個專門的紅酒酒店,提供法國的各式紅酒。
跟黃曉明一起投資高爾夫球場的藝人巫啓賢近日爆料,黃曉明早就瞄準了紅酒市場,因此2010年時就找來曾志偉、巫啓賢以及黃曉明的一些企業界好友合夥,籌集了約6000萬元,引進法國拉菲等5大酒莊的紅酒來內地拍賣,第一次就淨賺1500萬元,一年就把投資額全數收回。黃曉明自己還另外花了約107萬元買了一批紅酒,囤了8個月後賣掉,僅此一項,黃曉明就淨賺約1500萬元。
事實上,投資紅酒的名人不少。據現代快報報道,趙薇與丈夫黃有龍於2011年年底豪擲400多萬歐元(約合3400萬元人民幣)收購了法國波爾多的一家紅酒酒莊,酒莊佔地7公頃。不過,被視爲紅酒標誌性品種的2008年拉菲,每瓶的價位已從2011年的歷史最高價11500元,跌至去年下半年的7000多元,跌幅高達39%。許多人猜測,趙薇夫婦這一筆投資很可能會虧本。姚明則於2011年底推出了自己品牌的紅酒,“姚明牌紅酒”在上海舉行的一次慈善籌款晚宴上被楊瀾的丈夫、陽光媒體創始人吳徵以15萬元拍下,成功打響了第一炮。據瞭解,姚家族紅酒酒業公司去年11月就已開張,產品也隨後上市。姚家族酒業生產的紅酒主打高端市場,第一批售價就爲每瓶人民幣1775元。
點評: 徐正國指出,黃曉明是投資高手,既有穩健的房產、名車,也有自己愛好的紅酒,還有造福百姓的醫院,以及多個企業股權投資,是明星理財的典範。針對多位明星都選擇的紅酒投資,布卓君指出,其與傳統的投資方式不同,投資的紅酒,本身不會成長壯大,其價格的漲跌取決於當時的市場,有可能也取決於一些市場上的不理性行爲。黃曉明是紅酒愛好者,對紅酒可能很有研究,那麼對他來說,投資風險則相對較小;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紅酒投資的風險其實很大,布卓君建議,如果資金充裕,可以將紅酒作爲多元化配置的一小部分,但不宜作爲核心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