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微博上關於藝術品投資最熱門的一個討論,就是關於今年天價成交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真僞問題。特別是隨着微博上的著名藝術評論人“阿特姐姐”微博對此進行解讀,更是讓人重新關注這幅作品。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天價頻頻出現,但是其背後所涌動的“暗流”卻只有業內人士才關注到。幾乎與此同時,北京九歌春拍中以7280萬元成交的《人體蔣碧薇女士》的“徐悲鴻油畫”,被指認是美院孩子的習作。一石激起千層浪,對於投資者來說,已經不能僅僅再靠看拍賣成交情況,來分析藝術品市場走勢。
天價只是浮雲?
此次引發《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真假的起因,是雲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劉涌在其微博上貼出了1958年出版的《中國畫》中所載的齊白石同名原作,與此次拍賣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進行比對。這條微博被“阿特姐姐”進行了轉載,並進行了評點。“阿特姐姐”是新浪微博上一位神祕的博主,因其常常對藝術拍場爆料,她的微博成爲藝術圈內很多人士討論的對象,此次對於《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發難無疑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其實,近期引發藝術品拍賣市場關注的何止是這件《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呢?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功拍出了名爲《人體蔣碧薇女士》的“徐悲鴻油畫”。前天,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修班第一屆的10位同學聯名發出一封公開信,聲稱,這幅“徐悲鴻油畫”,其實只是1983年這些中央美院孩子的習作。一幅完全不相干的畫竟然被指鹿爲馬說成徐悲鴻畫的,特別是還有徐悲鴻長子徐伯陽所寫“真跡證明”,以及他與這幅畫的合影,無疑更加令人唏噓。
從中拍協發佈的《2010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度內,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落槌價款總額爲354.43億元,實收佣金爲28.98億元(含部分往年拖欠在本年到位的拍品佣金)。近年來,行業佣金實收率和買賣雙方佣金收取比例趨於下降,這主要是由於買受人拖欠貨款或根本性違約、拍賣企業佣金競爭以及虛假成交等問題越來越明顯。在此次統計的408件上千萬元成交拍品中,截至到填報日(2011.4.31),只有237件拍品完成結算,其餘171件均未完全結算,比例高達41.91%,拖欠貨款的拍品成交額達55.55億元。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並沒有市場想象的那樣火爆。
風險“暗流”涌動
除了交割問題之外,目前另外一個困擾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就是藝術品金融化愈演愈烈。特別是一些機構利用藝術品進行抵押之後,再次投入藝術品市場,這種“槓桿”式的投資方法,無疑放大了藝術品市場的風險。
近日有媒體表示,去年6月在北京保利春拍創下4.368億元人民幣天價紀錄的黃庭堅的《砥柱銘》,其買家是先拍下然後再向信託公司融資付款的。這位神祕買家的浮現是由於吉林信託發行名爲“雅盈堂藝術品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兩年期產品,以《砥柱銘》作爲質押物,募集4.5億元。
《砥柱銘》的拍賣日期是2010年6月3日,而這款信託產品的成立日期是9月30日。根據時下藝術品拍賣業的“行規”,在拍下大宗藝術品後仍有幾個月的付款期,並可以分多次付款。據分析,雅盈堂的操作模式是,先拍下《砥柱銘》,再將其拿到信託公司做融資抵押,募得資金後將款項付給拍賣行或再次競買其他藝術品。以《砥柱銘》作爲質押物的信託合同規定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此筆信託資金用於支付2010年春拍、秋拍藝術品的部分款項,分別支付給保利國際拍賣公司。
然而,由於目前我國藝術品市場的誠信機制尚有很大疏漏,作爲融資抵押物的藝術品估值存在很大的隱患。金融機構若不是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溝溝坎坎都瞭如指掌,而以其他經濟領域的老經驗來操作,其中的風險無疑是非常大的。在“海上舊夢•海派書畫收藏與投資”藝術論壇上,上海崇源拍賣總裁季崇建表示,這個操作方法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你怎麼知道《砥柱銘》以後肯定會增值呢?而且這個信託產品的期限只有兩年,只有人民幣要印成1萬塊票面的纔會增值。
警惕“最後一棒”
在今年京城的春拍中,一家拍賣行推出包括吳冠中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五米油畫長卷《長江萬里圖》、劉小東的《射擊》等一大批曾經在拍賣市場上叱吒風雲的拍品。而據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藏品中的一些是屬於一家藝術品基金公司的,在經歷了近期的藝術品市場大幅上漲之後,一些藝術品基金已經開始考慮出貨來鎖定收益了。
目前藝術品基金以及理財產品的期限大都是兩年至三年,而藝術品本身的特性又是長期投資,短線過於操作頻繁也會引起市場的波動,這就使得許多藝術品基金和理財產品在募集之前就已經訂好了投資對象,等到資金募集齊了,其主要的任務就是銷售這個藝術品,由於這些基金和理財產品大都屬於私募性質,無需公開投資組合,這就會導致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的發生。
反映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就是被市場詬病的“假拍”現象。在演繹多年的“假拍”大戲中,唯一可能吃虧的是不諳行情的跟風者。他們多由股市轉戰而來,對藝術市場陷阱知之甚少。糟糕的是,在藝術品拍賣行業內,還沒有建立及時公佈經營情況及數據的制度,相關的監督機制也並不健全,跟風者很容易成爲任操盤者宰割的“魚肉”。由於目前獲得拍賣數據的方法非常簡單,特別是網絡的出現,使得查詢拍賣價格幾乎只需要動一動手指頭,因此也讓“假拍”的危害大大增加。
對於投資者來說,只有整合了專家資源和渠道資源,把專家的主觀意見變成有社會共識的客觀標準,把個人的商業判斷變成科學的流程控制,在強調流動性的同時保障了資金安全,分享藝術品投資的樂趣和收益,才能開拓出藝術品市場嶄新的局面,避免成爲藝術品市場上的“最後一棒”。
(作者:方棟巷)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