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北京的秋拍中,蔣兆和的《嬰戲圖》鏡心,估價55萬至6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68萬元。“小孩與鴿子”是蔣兆和晚年最喜愛的畫題,體現出畫家對於生活的熱愛和有感而發的真摯。在作品中,對孩子形象的塑造運用墨線勾勒後再以水墨略施渲染,衣紋則於勾勒之外闊筆渲染出明暗關係,略加色彩;鴿子是和平的象徵,蔣兆和運用極爲精確簡約的筆墨,塑造了鴿子的體積和質感。這種中西融合的畫風特徵無疑是蔣兆和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創造。作品的構圖採用了對角線的方式,並通過孩子和鴿子的視線串聯,形成畫面的劇情線索,充滿了戲劇感。而孩子的視線,緊緊環繞在鴿子身上,既表達了孩子的天真無瑕,也傳達了某種對於和平生活的渴望與期盼,於是關於“和平”的重大主題,通過小人物、小事件的畫面描繪而得到了巧妙揭示,整個畫面顯得安詳親切。
在近現代畫家中,喜歡兒童題材的畫家不勝枚舉,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溥儒的《童子撲蝶》立軸,估價3萬至5萬元,成交價達到了47.04萬元。畫上的題識爲:見虎了無懼,見蝶欲生擒。前卻皆天機,漫鼓中郎琴。庚寅(1950年)夏月,心畬戲作,並錄陳蒼虯侍郎題餘歲舊作詩句,是舊時人家常見的祈禱喜慶吉祥之類的瑞慶圖。
豐子愷是一個十分喜歡兒童的人,他不但熱愛自己的孩子,並且推而廣之喜歡一切兒童,喜歡兒童的一切。對孩子的愛,是他漫畫創作的原始動力。豐子愷先生的漫畫,善取人間諸相,尤多兒童題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豐家姐弟爲模特兒。在2010年北京保利的拍賣會上,豐子愷的《落紅不是無情物》立軸拍出了280萬元。豐子愷以富於節奏感的線條和清新雅緻的色彩,描繪出一家五口在樹下屋旁賞景玩耍的場景。
瓷器:寓意吉祥喜慶
以兒童遊戲爲裝飾題材稱爲嬰戲圖,是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之一。嬰戲圖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現嬰戲圖,緣於康熙朝社會生活穩定、人口增長較快。在那種大背景下,嬰戲圖成爲常見的藝術畫面,並使宮廷藝術品受到影響,同治、光緒時期嬰戲圖也多見。在故宮博物院中,就收藏有一件清乾隆琺琅彩嬰戲紋雙連瓶,其繪主題紋飾嬰戲圖,一面爲四嬰、三羊,寓意“三陽開泰”;另一面爲九子嬉戲,其中一小童懷抱寶瓶,瓶中飛出五隻紅色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款。此瓶色彩溫馨,裝飾題材吉祥喜慶,尤其是幼童的刻畫煞是可愛。
以兒童爲題材的藝術品不僅體現了自古至今對孩童的無限關愛與期望,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祝願。明朝時期,嘉靖皇帝求子心切,於是命景德鎮御窯廠限期燒製一批繪有嬰戲紋的瓷器進呈。此後數年間,衆多繪有嬰戲紋飾的瓷器陸續進入宮中,滿足了皇帝及其嬪妃們的視覺需求和心理願望。嬰戲圖是嘉靖瓷器的主紋飾之一,常繪十六子,畫面多是兒童作玩耍姿態,生動有趣,呈現出熱鬧歡樂的喜慶氣氛。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經過一輪熱烈的競投後,最後由買家以3056.75萬港元投得,創下嘉靖青花瓷器世界拍賣紀錄。此珍品繪十六子戲春圖,圖中十六個小孩姿態各異,有的拖車、鬥蟋蟀、騎竹馬,有的拜先生、結花燈,個個生動傳神,活潑可愛。
繪畫與堆塑相結合是清代瓷器紋樣裝飾的一項創新技法,在整個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間廣爲流行。在2008年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青釉描金鏤空開光粉彩荷蓮童子轉心瓶以2133.6萬元成交,而其在1997年的成交價爲264萬元。瓷瓶頸部堆貼四童子爲飾,各着金紅、淺綠、淡粉、天藍色衣服。腹部鏤空開光荷蓮紋,並飾以粉彩繪製,內膽白釉地粉彩繪採蓮圖。四位童子,象徵着人生的四件喜事,分別爲:久旱逢甘雨之喜、他鄉遇故知之喜、洞房花燭夜之喜和金榜掛名時之喜。
玉器:增添盎然生機
以四位童子寓意吉祥如意,象徵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在玉器中有更加直接的表現,其以兩兒童相互顛倒組成,巧合成四孩童,稱爲“四喜孩”。早在1996年北京翰海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中期白玉雕四喜人就有拍價19800元。
童子天真活潑,逗人喜愛,在玉器製品中是比較常見的題材,寓意多子與喜慶,特別是與其他一些形象配合起來,往往可以使用諧音表達吉祥的願望,像童騎象與“吉祥”諧音,寓吉祥如意;童子雙手握槳作划水狀,身旁臥一曲頸仙鶴,底刻捲浪江水紋,寓意“壽高祿豐,厚載子孫。清乾隆年間,玉器生產達到頂峯,主要取奇巧的造型、華麗的紋飾、精細的做工以及吉祥的主題爲風格,在當時被謂以“時樣”,廣受喜愛。在2010年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白玉仙人嬰戲圖圓形插屏拍出了616萬元。插屏中的兩童子,玩耍于山巖之上,其一手持靈芝,另一敲擊鐘磬,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機。
古代的文人往往在不經意之處,通過表現諧音將吉祥之意展現出來。在2010年北京匡時的拍賣會上,有一件清乾隆白玉帶皮如意平安洗,其中做了二童子嬉戲玩耍,童子面含微笑,或蹲或跪,手持玩物,活潑歡喜溢於言表。此洗最大亮點,是二童子手持之物,一童子手持如意,一童子手持太平車。工匠居然有如此設計,把作品的中心涵義放於極不起眼之處,通過這種不經意的表達,把“太平如意”四個堂皇大字,真真切切的擺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得不對匠人的獨到巧思擊節讚歎。
荷葉童子也是玉器中的常見題材。其中大多數均爲小件品,以佩掛、盤玩爲主,較少見陳設器有持荷葉童子的製作,但是在2008年拍賣市場上卻出現了一件白玉持荷童子瓶,其以上好白玉子料製成,玉質純淨綿密,結晶細緻剔透。全器以玉瓶爲主體,瓶身飽滿、圓潤,胎體豐厚。邊上用立體圓雕加鏤空工法,做出一持荷葉童子,童子輕倚瓶身,至爲傳神。瓶身與童子之間,刻意誇大比例,以襯顯出瓶身的高大穩重。童子的配置亦妥當適宜,使全器顯得更爲牢靠穩固。瓶身飾以錦地紋,紋飾嚴謹細密,襯托出全器的潔淨素雅及氣質高貴的韻味。而童子與荷葉的搭配,亦增添了幾許的熱鬧氣氛,在素雅之餘不至顯得單調。全器各局部的構圖都很簡單,童子衣着簡單,荷葉紋飾簡單,葉梗簡單,瓶身簡單,但幾個簡單湊在一塊,卻顯得不簡單了。
(作者:方棟巷)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