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7日 03:01 穆迪於週三發行了總額5億美元的十年期債券,據外電報道,這些債券票面利率爲4.5%,收益率4.6%,高於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280個基點。 標普評級資料顯示,此次穆迪發債募得的資金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包括營運資金補充、債務償還、股票回購、收購業務以及一般資本開支。此次是自2005年以來穆迪在美國第二次發債,上一次是在2010年,票面收益率爲5.5%。 標普在報告中指出,穆迪最大的潛在風險來源於歐洲監管格局的改變,“歐洲委員會(EC)已經有了提案,如果被採納,將會影響穆迪在歐洲運營的負債標準和商業模式”。標普給予穆迪新債券的評級是BBB+,是投資級中倒數第三級。 標普道出了國際評級機構在歐洲的集體困境。 EC公開資料顯示,鑑於“評級機構在當今金融市場的重要作用”,2008年金融危機後,爲了“重塑市場信心和保護投資者”,EC加強了對評級機構的監管以“確保高質量評級不受評級公司利益衝突的污染”。 基於此目的,2008年11月,EC對評級機構的運作過程提出了更高透明度的要求,包括必須披露評估模式、方法和年度透明度報告,不能在沒有充裕可靠信息的情況下對金融機構評級,同時必須建立內審機制確保評級質量等。而這些要求都會大大增加評級機構的運營成本。 2010年生效的歐盟評級機構管理規定確定了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對評級機構的管理權限,評級機構向ESMA註冊並維持良好聲譽,ESMA作爲評級機構的監管機構有權調閱評級機構的文件和數據,傳喚聽證機構人員,並給予行政處罰和罰款。 歐債危機愈演愈烈,EC要求“更好的評級機構”的呼聲也更強。 2011年11月,EC公佈了新的提案草案,包括進一步減少金融機構對外源評級結果的依賴,轉而依靠機構和投資者對資產的內源評估;評級機構在評級過程中使用的信息要對公衆披露,若評級方法有改變,必須知會投資者。對歐盟成員國的主權評級的頻率要加快,對結構複雜的金融機構要引入雙評級機制,且不能同時使用大股東爲同一法人的兩家評級機構的結果。 2012年7月,EMSA主席史蒂芬·邁耶爾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ESMA已經着手調查三大評級機構在對銀行評估過程中是否足夠嚴謹和透明。 作爲世界最大的評級機構,標普在歐洲遭遇到的抗議不比穆迪少。2011年11月,EC委員MichelBarnier就標普在對法國主權評級中犯的錯誤表示憤怒,並向EC提交立法草案,要求建立歐洲評級框架以防止評級機構失誤對市場的誤導。 2010年穆迪第一次發企業債,標普指出穆迪的主要風險來源於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改革法案,該法案正是美國爲提高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以保護投資者和公共利益而作,旨在促進評級機構在問責制、透明性和行業競爭性方面不斷完善。
|
|
|
|
注:本頁面信息由世華財訊提供,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
(世華財訊 2012-08-17)
|
【關閉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