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中生活,大多數小白領日子過得並不輕鬆,尤其是在高房價、高房租、高物價的背景下,小白領那點看上去還行的工資根本就不夠用。不過,中國社會流行飯局文化,不管是領導同事,還是同學朋友,抑或是客戶夥伴,只要有事,基本上都會選擇在飯桌上去交流溝通,小白領自然也免不了這個俗。如果是爲了工作需要,倒還可以理解,但是關於普通人際交流中的飯局文化也越來越多,未免就有點兒不划算了。試想一下,一次三四個人普通飯局至少要300到400元,要是一個月爲這樣的飯局買三次單,一千多元就花掉了,一年總開支都要一萬多元,而且還沒有太多的意義,只會增加生活的經濟壓力。
應對飯局文化,小白領應該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重要的參加,可參加可不參加的則儘量放棄。並不是每一個飯局都要參加的,這其中也有個輕重緩急的區別。比如說,如果是領導約談工作、客戶約談生意的飯局,自然是必須參加的,因爲這關係到職業和收入的問題;如果僅僅是朋友相聚、同事邀玩的話,則不一定要參加,選擇一些重點的參加,其餘的時候婉拒即可。這樣雖然聽起來很現實,但是人就是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必須要用現實的態度去面對,能省錢的情況下就不要亂開支。
應對飯局文化,小白領還可以偶爾變換一下交際方式,通過提建議的方式將飯局交流變成其餘形式的交流。飯局文化雖然常見,但是也比較普通,而且也不是不能被其餘的方式來替代。比如說,約客戶談生意的話,不約飯局的話,還可以約去打高爾夫、或者休閒賞景等等,因爲主要是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流氣氛,然後再談生意。如果是朋友相聚的話,不一定要去餐廳吃飯,也還可以約週末一起去郊外踏青、爬山,或者在城區逛公園和博物館,這樣既避免了飯局,效果應該還不錯。
對於一些普通的飯局,也不是一定就要去餐廳裏花錢。在我們的概念中,只有去餐廳纔是體面的,實則不然。比如說你和外賓交往,如果精心準備一頓家鄉飯菜,好好佈置一下環境,在家中邀請對方的話,對方會更高興,因爲他會覺得你是把他當成朋友。同樣的道理,如果是真正好朋友,那就在家中聚餐聊天,花費更少,但是更溫馨,更和諧。
注:本信息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投資風險自負。
|